莪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跟着李东垣学习ldquo醒酒rdq
TUhjnbcbe - 2021/3/17 18:16:00

导读:今天学习李东垣的“解酲法”“活血化瘀法”在脾胃病中的治疗作用。

李东垣对脾胃病的理论和诊疗经验,贡献卓著,众所周知。

个人从医以来,时时学习其论著,联系临床实际,温故知新,获益良深。现就东垣常法以外的运用体会,举其数端,以窥—斑。

01

解酲法

解酲(chéng)之法,专治饮酒所伤,东垣《脾胃论》所主葛花解酲汤,“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饮酒过量致病,历来有之,当今在城乡患者中亦颇常见。

由于酒性辛热有毒,不仅在酒后即可发病,有的甚至积毒内留,祸害诸多脏腑,解酲一法,运用得当,确有良效。

一、胃病参用解酲

胃脘痛或痞胀(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是内科常见疾患。酒食不节、饮酒过多,亦属病因或诱发因素之一。

这些患者按证候分类,经常法治疗,效果有时不甚满意,往往有本虚标实、寒热兼夹等特点,个人每于辨证方中参用解酲之品,且嘱其戒酒勿饮,症情大多好转,病理改变得以相应改善。

临床上主要掌握几点:

(1)饮酒引发,病程在2个月之内,胃脘痞胀疼痛者,参用解酲治法。

(2)一般均用葛花10~15g,曾饮白酒量多者加枳椇子10~15g,用药10~20日,常配以茯苓、泽泻。

(3)伴有胸骨后下方、剑突部痛胀,食后尤甚,因饮酒所伤,检查见食管下端、贲门部有炎症者,在辨证施方中加葛花、枳椇子,药液浓煎,取其1/2饮之,1/2另调入藕粉糊中,卧位服下,服后转侧左右,再仰卧不少于30分钟,如晚间服药,服后即睡,效果更好。

二、肝病参用解酲

急、慢性肝炎不论有无*疸,凡起病或复发因于饮酒所伤,症状较显著,脘胀痞胀隐痛,食欲不振,肝功能不正常,可参用解酲法,以助“祛邪”。

据个人体会,解酲一法,对饮酒所伤之肝炎,具有“洗肝”、“清肝”的作用。

葛花甘凉,不仅入胃,亦入肝经。

曾诊治多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症状持续存在,肝功异常,迟迟不复正常,询知由于饮酒过多诱发者,在辨证方中参用葛花10~15g,连服1个月,症状迅见改善。

另有因农药中毒导致慢性肝功能损害,胆红素增高,经中西医多种治疗,效果不著,虽无过度饮酒史,亦在辨证方中参用葛花、生甘草,症状改善,血胆红素降至正常,肝功能恢复良好,有的随访三五年,复查均正常,生活、工作如常人。

农药及某些药物致病,属于化学性毒物,虽非“酲毒”,却同属“毒”物,既已有损于肝,解酲之品亦能祛其毒,此亦活法巧用之例。

02

活血化瘀法

东垣重视补益脾胃之气,基于“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的观点,所立补益脾胃之方,流传迄今,运用甚广。

然而,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他对人体气血生理病理的机制,全面而辨证地分析,只是一般以补气著称而忽视其治血的经验。

在东垣的论著中可以看出,应用或参用活血化瘀药物者共有50余方,占全部处方的16%。

其中值得提出的如清阳汤,方中既有*芪、升麻、甘草等补气升阳药,又有红花、当归、苏木等活血化瘀药,治“口咽,颊腮紧急”,比王清任所主治中风的补阳还五汤早年。

其他如东垣创通幽汤、调卫汤、升阳汤、三棱消积丸等参用活血化瘀之方,都能反映其独特经验,具有良好效果而却易被后人忽略。

个人在温习之余,深感东垣学术精博,特地提出关于脾胃病运用活血化瘀的点滴体会,以昭东垣学术之精粹贻益于后世人之例。

一、胃中积滞,消化不良

临床上因饮食不当,导致胃中停食难消,上腹胀满,甚则疼痛,不思饮食,一般病证如气滞湿(热)、寒凝等,据证运用理气和胃,化湿(清胃)或温中行气等方药,佐以消食去滞(或导滞)之品,自可逐渐缓解、向愈。

但遇顽固、疑难病例,胃中积滞难消,或消而不尽,胃脏痞胀、疼痛多日不减,食欲不振,由于胃腑气滞而致血瘀。

据东垣《脾胃论》卷下所列“三棱消积丸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在辨证方中加用三棱、莪术,常可提高治效,个人在临床上屡遇此类病者,思路拓宽,疗效亦随之改观。

二、上消化道出血后低热

脾胃病中常见胃脘痛(如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等)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血量较多者,往往在血止后伴有低热,体温徘徊于38℃左右,一般无明显的表证。据个人诊治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分析,出血后发热者计74例(占30.4%)。

导致发热的病机主要有:

一是离经之血留滞成瘀,瘀血在脏腑经络之间,影响营卫之运行;

二是出血之因是脾胃气虚,摄血无权,出血后脾气尤虚,气虚又促使血行不畅,瘀血不易消;

三是出血由于肝胃郁热,血去而热未尽,瘀血与热互结,导致低热。

总之,治法均可参用行瘀,如五灵脂、制大*、丹参、白薇、茅根等等。

脾气虚者,配以*芪、*参(或太子参)、山药、甘草等。肝胃郁热未清者,配以青蒿、*芩(或*连)、丹皮、山栀、蒲公英等。行瘀而不破瘀,以防再次引起络损出血。

经上述方药调治,一般在3~5日内低热渐退,此亦属脾胃病运用行瘀治法之例。

三、出血后脘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糜烂性胃炎)因劳倦、嗔怒或饮食不当等因素,引发胃脘疼痛,若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之际,其痛常自行缓解。

然出血止后,若又复脘痛,此时亦应考虑血瘀的病理因素。由于离经之血留滞,常使原有之气滞加重而互为因果。

有些患者在出血之时,禁食数日,以致胃中空虚,胃气不足,或兼胃阴亏损,亦易使血瘀留而不祛。

瘀血脘痛之特点为隐痛与刺痛俱存,痛位比较固定,喜温而按之不适,大便或呈黑褐色,有近期上消化道出血史。舌质如有紫暗之色则更为典型。

出血之后,同时每常伴有神倦乏力,头目昏晕等症,若使用理气定痛之品,不仅效差,且理气若过辛燥,则又有损络、耗气伤阴之弊。

据个人体会,一般如炙五灵脂、制香附、延胡索、赤白芍、丹参、三棱等品可据证选用。

胃气虚者配以山药、茯苓、炙甘草。

兼阴虚者,配以太子参、麦门冬、川石斛等,益气而不滞气,顾阴而不滋腻。

兼有郁热者,佐以制大*、地榆、象贝母、*芩等。谷芽养胃而调和气血,常可配入。

但须注意,在出血后1个月之内,忌用破瘀动血之品如九香虫、红花之类。

参三七粉剂行瘀定痛,对出血后脘痛甚为相宜,每次1~1.5g,1日2~3次,可以服用7~14日,有良效。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粹》,徐景藩著,陆为民、徐丹华、罗斐和整理,科学出版社出版,.8。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着李东垣学习ldquo醒酒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