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老年人容易发病,一般症状都比较重。特别是合并多种严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不敢也不能做手术,病情更加严重,容易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往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这种情况下,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近期,本人治疗了一例87岁高龄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诊疗过程总结如下。
10月12日晚,一位患者朋友发信息问,她姐夫的父亲患肠梗阻,能不能用中药治疗,已经不能进食了。发来的CT检查结果照片显示,患者87岁高龄,腹腔内见多发肠管扩张并积气积液,内见多发气液平面。临床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可能性大。此外还有多种全身严重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冠心病心功能III级,等等。患者在当医院住院几天,病情没有缓解,逐渐加重。此时,医生和家属医院,都建议早点出院回去。
病情是很复杂,也很比较严重。医院已经不愿再治,用中药治疗便是最后的希望。更何况,我觉得只要不出意外,转危为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此,开始了以下治疗:一诊(10.12):
当下的症状是:已有5天没有大便,阵发腹胀痛。有点呼吸困难,住院吸氧中。三四天前有呕吐、谵语。现口干厉害,想喝凉水,微汗出,口苦,小便颜色偏红。意识清楚,没有发热,手足温,心率正常。一周前喝了一点稀饭,腹胀痛加重,全部呕吐了。舌淡红苔白腻。
辨证属于阳明少阳合病,腑气不通,痰热内结,处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2法半夏10*参12茯苓15白芍12枳壳15厚朴12生大*6(后下)三棱10竹茹12生莱菔子20瓜蒌仁15陈皮10甘草6。1付。
另嘱买20g的人参备用,如服药后排气多了,大便通了,但觉得身体很虚,就马上炖服人参汤,以防泻下气脱。
医院住院不方便,家属第二天(13号)下午才熬好药,患者大概是晚上6点喝上了药。晚上6:23收到信息:老人喝药下去发寒发热,但心里觉得舒服。我告知,这是体内的正气和疾病的邪气在相争的正常现象,如果觉得虚可以喝点参汤,不虚则不用喝。晚上9点多,我发信息询问情况。10点半时告诉我:服药后,已解小便两次,睡得舒服,这几天不能侧睡,今晚能侧睡了。服药第2天(14号),大便没通,但精神状况尚可。医院,已停止治疗,要求无论如何明天上午必须出院了。当天晚上继续喝药。
二诊(10.15):
服药第3天,15号上午10点多反馈:大便终于通了。但心率有变差,心脏不适。这是气虚的前兆,之前买的备用的人参正好用上。处方如下:
一诊方加10g人参,1付。
患者当天上午出院回家。嘱恢复饮食,少吃多餐。
三诊(10.16):
中午吃了12个饺子,馅里有一点点肉。吃完后有点腹胀。今日尚未大便。仍口干口苦。服药以来,呼吸顺畅很多,已不喘了。病属食积内热。前方微调,去半夏,加*芩、天花粉清热,炒山楂消食通便。处方如下:
柴胡10*芩9*参12天花粉10茯苓12白芍12炒山楂15枳实12厚朴12生大*6(后下)三棱10生莱菔子20陈皮10甘草6人参3。2付。
四诊(10.18):
昨日大便两次,正常。食欲好。腹不胀。仍口干口苦,不欲饮水。小便颜色已变为淡*色。下肢无力。心脏无不适感。舌淡苔白干。已有气阴两虚之象。处方微调如下:
柴胡10*芩9*参12生白术15茯苓15白芍12生莱菔子20葛根15木香10陈皮10莪术10南沙参12鸡内金15甘草6人参3。3付。
五诊(10.21):
大便昨日、今日未解(素大便四五天一次),腹不胀。口干减轻,口苦消失。舌苔白厚。此为肝胆郁热已退,气虚又生积食之象。处方增消食导滞、理气养血、润肠通便药:
*参12生白术20茯苓15生甘草3生莱菔子15鸡内金15生麦芽15生山楂20陈皮12木香10枳壳12莪术12酒大*(后下)6生白芍15肉苁蓉15瓜蒌仁15。5付。
此后以上方为基础,继续调理治疗中,大便基本保持1-3天一次,呼吸、饮食、睡眠、心率、血压等基本正常,无明显不适。
谈谈诊疗的体会:
患者家属刚找到我时,我当时心里确实有过一丝犹豫,毕竟年纪这么大,病情重而且复杂,担心患者服中药期间病情进展,出现休克、脏器衰竭等。但在几分钟内,通过对病情的了解,我的犹豫便没有了。主要是以下两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希望就不应该放弃。从发来的视频看,患者神志还清醒,基本生命体征没有大问题。如果放弃不治,确实很可能会继续加重,导致危险。但只要能喝下去中药,大便一通畅,危险就能得以解除。而通便正好是中医的长处。
第二是毕竟高龄、病重,医院的医生已经不愿再治,家属也有了心理准备。只要努力治疗,尽人事听天命,希望应该还是很大的。而且,在还没出院前,医院得到有效监护,能够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对于这种危重症的治疗,不能在病情和一大串看起来很严重的西医病名前就乱了阵脚,而是要抓主要矛盾,解决最主要最急切的问题。中医治疗还是运用中医的思维去辨证论治,判断患者体内的气血阴阳状态,以及疾病的病机证候特点。这个病例虽然病情严重,但从中医角度看,病机特点是比较单纯的,主要矛盾就是腑气不通,痰热内结所致的便秘,病在肠腑,六经辨证属于阳明、少阳合病。故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
具体的用药仍应谨慎。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老年人用药,要平和,勿峻补、峻攻、峻发散、峻泻下。要重视调和脾胃,勿滥用苦寒。这例患者虽然大便不通已成危象,仍然不能用峻泻之法。一诊处方泻下药仅用生大*一味,而且量不大,其他药物主要是理气、行气、润肠、消导之品,以助通便。并有*参扶正,以防患者体虚不能耐受。所有的药物,都是很平和、很平常的用药,没有什么特别的。
初诊时,还以人参备用,嘱咐患者一有气虚征象即服参汤,防患于未然(本例患者心衰,用人参可以强心)。或问,为什么不直接在一诊处方中加人参呢?这便是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中医治疗的灵活辩证性所决定的。中医说:急则治其标。此时疾病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标实,次要方面是正气虚。大便数日不同,腹胀腹痛,口干严重,喜饮冷水,甚至有时谵语,属于邪热亢盛之象,再用人参补气,可能导致邪热更重。因此,不用人参,而是只用一点*参,针对的是疾病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后续治疗,度过了危险期,就进入老年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阶段了。中医治疗,仍是根据症状,判断邪实和正虚的变化,不断调整扶正和祛邪的用药比例。远程治疗,摸不了脉,舌象就是重要的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依据。用药需要随时根据舌象和症状的变化来调方。一步一步,慢慢调理,才能久久为功。正如清代名医费伯雄所说的:
“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至极,方能神奇。”
浏览更多精彩,请长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