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清远唯一在岗的ldquo广东省名中医
TUhjnbcbe - 2020/11/22 9:19:00

从医35年,目前为清远地区唯一一名在岗的“广东省名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胡金明和病人之间有着几箩筐的故事:一名突发脑梗患者病情十分危重,有人建议转诊,胡金明力排众议为他紧急放置动脉支架,最终让患者转危为安;旧城一名老妇去深圳跟着儿子住,生病了非要回清远来医治,她说,“胡医生是救过我的命的”。

“晚一点可能就会致残、致死,为了不担风险就见死不救,我心里不安稳。”胡金明说,很多次面对抉择,自己也会担心医疗事故,但是,有时候转诊会耽误病情,医者本心不允许他退缩。

今年9月,胡金明获评“广东省名中医”。

七旬老妪在深圳生病要回清远找他看诊

“来,右手捏拳头,嗯,恢复不错。再抬抬右腿,别着急,慢慢来。”日前,在医院脑病科,胡金明轻声对一名老年患者叶老伯说话,查完房,又为其掖了掖被角。

10月31日,74岁的叶老伯因为“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12天”,医院医院脑病科,入院时神志模糊、精神疲倦,已经不能言语,左侧肢体乏力,右侧肢体偏瘫。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多脏器功能障碍,并伴有脓毒血症、冠心病、坠积性肺炎等。胡金明除了西医的基础治疗,还擅于运用中药、针刺等各种中医方法为其进行诊治,入院第三天,叶老伯脑水肿消退,脑梗死趋于稳定,心功能好转;入院第十天复查,除了心功能指标偏高,其余各项内环境指标基本正常。

胡金明在查房,检查病人恢复情况。

“胡医生人医术高,耐心、负责,查房问得特别细,而且对我们态度也好。”病床前,患者的儿子说起。这也是科室的同事对胡金明的评价。

胡金明说起,自己小时候也经常生病,住过很多次院,比较懂得病人的感受——病人需要关心、爱护和尊重。“不管有钱没钱,老百姓还是当官的,我心里都一样对待。病人尊重你,就信任你,治疗效果也就好。”他说,这也是孙思邈《大医精诚》里所说的医德,“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这也让他和患者之间留下了“几箩筐”的温情故事:

清新山塘73岁的李阿婆,中风,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医院时,已经失语偏瘫,一边手脚无法活动了。胡金明为她进行针灸等治疗,2个星期后阿婆康复出院,后来,有什么身体不适都要来找他看病。阿婆到深圳的儿子家暂住,生病了,医院看病,她说,“不行,我要回清远,胡医生是救了我的命的”。

几年前,一名患者中风超过半年,找到胡金明的时候,走平路都不行了,在其诊治下恢复了正常。患者的丈夫是开摩托车的,那时,胡金明住先锋路,医院有一小段距离,他专门找到胡金明说,“胡医生,我没什么好感谢你的,以后我都搭你上下班”。

旧城一位阿婆血压高,经常会头疼脑热,都会来找胡金明看门诊。阿婆的家属告诉胡金明,有一次,阿婆的儿子问她新房子买到哪里好,阿婆回答,“医院近就买哪”。

……

有的是将病人从生死线上抢回来,有的是在寻常的看诊中日积月累下来的信赖,最终成就了患者的生死相托,也汇成胡金明心中的温暖瞬间。

“病人连命都交给你,你有什么理由对他不好?”胡金明感慨。

“为了不担风险就见死不救,我心里不安稳”

同事对胡金明还有个评价:胆子大。很多次疑难杂症和危重病症,都是在胡金明的坚持下转危为安的。

45岁的胡先生因为“言语不利18小时入院”,入院第二天,在步行去完善心脏彩超等检查的路上,忽然右侧肢体乏力,坐着轮椅返回。2个小时后,病情加重,已经站立不稳,头顶部也出现疼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经诊断,患者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病情还在进一步加重,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有人提议为患者进行转诊。胡金明拒绝了,医院申请了绿色通道,当天为胡先生进行了基底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予以常规西医治理配合中医中药、针灸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第二天晨起,胡先生右侧肢体乏力逐渐好转;手术3天后右上肢可抓握,可自行下地行走;第10天言语清晰,生活基本自理,步行出院。

“做手术肯定有风险,但不做更危险,这是急救,晚一点可能就会致残、致死。”胡金明说起,有时候转诊会耽误病情。“为了不担风险见死不救,我心里不安稳。”

这样的事情曾在胡金明身上发生了很多次。

早在年,还是一名年轻医生的胡金明,就遇到过这样的选择:一位高中同学找到他,说自己2岁的侄子病得厉害,进了ICU,医生说没救了,“知道为难你,但是,孩子还那么小,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胡金明见到患者的时候,他只剩下一点气,腹泻严重,脱水严重,皮都能提起来,全身衰竭。胡金明以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为指导,以中药为主为其施治、调理,又进行灌肠等,一直没有放弃。最终,小孩子抢救了过来。

医生很累,可得到的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回首从医的35年,这是胡金明最大的感慨。

包括那些让他无数次提心吊胆的“和阎王爷抢命”的经历,在他看来,其中也藏着无穷的乐趣——别人没有治好的,或是很疑难的病例,通过自己的钻研,能够治愈它,这对医生而言,是件有成就感的事情;而医术,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迎难之上中精进的。

“医生凭实力吃饭,没两下子,病人看不起,护士都不想跟着你。”他说,对疑难病例,自己一直保持着某种“兴奋感”,不停地想要攻克它。

而另一样用钱买不到的,是患者回馈的信任和惦念。

年恢复高考后,22岁的胡金明机缘巧合进入湖南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年大学毕医院工作,年7月来到医院。

彼时,电话还不普及,刚到清远,还有湖南的患者专门寄信过来,让胡金明开药方。到医院不久,有患者家属找来,“听说你们这里有个说普通话的医生,医术很好,我想请他给我老婆看看病”。

现在,有连州、阳山等地的患者专门跑过来找他看诊,胡金明每周坐两次门诊。有些患者来的时间不属于门诊时间,他也会为他们诊治,有时候还会为此放弃一些会议。“一般会来清远的,都是在下面看不好的,病人来一趟不容易,不能让人家白跑,也不能让病耽搁了。”病人多的时候,胡金明还会看完再去吃午饭,他说,怕下午再来看诊,那些乡下的病人,会赶不上回家的车。

“老是讲为了人民,挂在嘴上是没用的,这些都是最实际的。”他说。

从医35年,一直在一线,坚持坐门诊,面对许多次走上行*路线的机会,胡金明都拒绝了。他说,自己是真的对医学有兴趣,这里面藏着很多的乐趣,是拿金钱买不到的。年,胡金明自己也因病进行过手术,有人劝过他,反正家里也没什么经济压力,不如退休颐养天年,胡金明拒绝了。

“医生是没有退休的,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任务。而且,一线那么多年,很多经验都是很实用的,我还能多看几个病人,多带带年轻医生,还能为社会做点事。”他说,这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听别人否定中医会心痛希望用行动为中医正名

今年9月,胡金明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他也是目前清远地区唯一在岗的广东省名中医。胡金明说,荣誉从来不应该是白得的,这也让自己感觉对清远人民的健康、对中医发展又多了一重责任。

他谈起,看到现在有人否定中医,自己会觉得痛心,希望能通过实际行动为中医正名。

他有个习惯:平时查房及门诊均非常强调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治疗方案,特别是疑难危重病人,一定要用中医中药。

“西医在国内的普及不过近百年的事情,此前几千年,中国那么多的人口,都是依赖中医看病,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医的有效性。”他表示,不能因为西医否定中医,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中西医结合。

“关键是对症!”他列举了自己从医多年遇到的案例:

多年前,一名女性患者胆绞痛,一天已经打了2针杜冷丁,还是疼得直接拿头撞墙,没办法了,医院让胡金明试试,他开了副药方,只用了三味中草药,服用后不到半小时,患者剧痛止住了。

潮州一名女性患者,中风卧床多年,医院,效果不佳。去年,医院,胡金明以中医为主,为她用中风1号等进行治疗,半年后,她已经能够搀扶着走路了。后来,该患者找到他,一次性开了30包中药。

“没有用,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来求医,更不会有那么多人回头来找你!”胡金明表示,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对于前段时间受到热议的多种中草药含会导致肝癌的马兜铃酸的事件,胡金明表示,中医肯定有它的缺陷,包括部分中草药会有副作用等,这点上西医也无法避免,对于已经确定的存在致癌风险的中草药,谨慎处理,少用或不用,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医。而他,一直在为推动中医发展而努力。

年,胡金明就针对中风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的现状,胡金明就提出了补肾化瘀的理念,并根据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和摸索,拟出了中风1号协定方。该药方针对中风急性期效果良好,已被几千例病例证明了其有效性。这些年,他也一直没有停止钻研和努力,自主创定了头痛1号、眩晕1号、眩晕2号等院内协定方,其中中风1号、头痛1号还拟开发为院内制剂。

现在,获评广东省名中医,胡金明表示,自己愿意继续不遗余力推动中医和中医药的发展。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岳超群通讯员成谕福

摄影|李思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远唯一在岗的ldquo广东省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