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治痛症,这20个药对一定要考虑
TUhjnbcbe - 2024/3/25 17:23:00
白癜风怎治疗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疼痛一症,可见于临床各科及多种疾病。病因不一,治法各异,倘能结合选用治痛药对,往往可增强疗效。今略举数对,以示梗概。

一、羌活、独活治风湿阻络

羌活气浓香烈,升散力强;独活气清而香,升中有降。

二味组对,祛风除湿,尤善止痛,用治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头痛身痛等症。

然羌活主入太阳,兼入少阴,治痹痛以上半身者更宜;独活主入少阴,兼入太阳,治痹痛尤宜下半身者。故前人有“独活入足少阴,而治伏风;羌活入足太阳,而治游风”之说。若一身尽痛,二药合同,每获良效。

二、藁本、白芷疗巅顶头痛

藁本辛温升散,归足太阳膀胱经,直达巅顶,尤为巅顶局部性头痛的要药。《珍珠囊》云:“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白芷辛散温通,芳香上达。《用药法象》曰:“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惟二药同中有异,白芷归足阳明胃经为主,故对外感风寒而致前额眉棱骨痛、牙痛、鼻渊等症尤为必用。然二药升散温燥,易耗血伤气,阴血不足之头痛不宜用。

三、苍耳子、辛夷散风通鼻窍

苍耳子辛散宣通,上达巅顶,散风通窍;辛夷芳香走窜,专走头目,散风寒,通鼻窍。

二药配合,并走于上,用治鼻渊头痛、鼻塞不通,头风头痛等症,其散风通窍,止痛力佳。

临证应细察寒热,灵活配伍,如病风寒加白芷、细辛等;病风热加薄荷、黄芩等,可使药效更臻理想。

四、乳香、没药祛瘀血阻滞

乳香与没药,气皆芳香,善行走窜,内能宣通脏腑,外可透达经络,均以活血止痛为用。唯一则以行气活血为主,一则以活血散瘀为要。

二药成对,可用于多种血瘀气滞之疼痛,尤为跌打瘀痛所常用。

《本草纲目》谓:“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近代医家张锡纯云:“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

五、三棱、莪术破血消坚结

三棱、莪术功效相似,攻破之力甚猛。

两味合用,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力彰。用治血瘀气滞所致的癥瘕积聚,经闭腹痛,胸腹胀痛诸症。

然三棱入肝脾血分,为血中气药,长于破血中之气;莪术入肝脾气分,为气中血药,善破气中之血。但二药均为克伐之剂,必须照顾正气,结合整体,合理配伍,方能增效。张锡纯谓:“三棱、莪术,若治陡然腹胁疼痛,由于气血凝滞者,可用三棱,莪术,不必以补药佐之;若治瘀血积久过坚者,原非数剂所能愈,必以补药佐之,方能久服无弊。”

六、丹参、三七强心通血脉

丹参、三七皆入心肝二经血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据药理研究,二药皆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且能镇痛。二味联用,以强心通络止痛,对多种瘀血疼痛,颇有疗效。近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获得满意效果。

根据先师施今墨经验,冠心病、心绞痛之初起,尚无器质性病变者,则重用丹参,少佐三七;反之,病程日久,又有器质性损害者,则主取三七,佐以丹参。又李时珍说三七有金疮要药之称,确非溢美之辞。

七、川乌、草乌逐寒湿通痹

川乌与草乌,辛热燥烈,走而不守,善行经络,可散在里之风邪,逐在里之寒湿。

合对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古有“附子逐寒,乌头祛风”之说,用治寒湿痹痛,心腹冷痛,寒疝腹痛,跌打瘀痛,阴疽等症。

据药理研究,其所含乌头碱有较强镇痛及局部麻醉作用。然二药皆有大毒,故须严格控制剂量,注意炮制。

八、姜黄、桂枝治风湿臂痛

姜黄辛散温通,善于外散风寒,内行气血,长于行肢臂而活血利痹止痛,如《本草纲目》云:“治风湿臂痛。”桂枝辛散温通,专散肌表风寒,横走四肢,流畅气血,善通经络而利关节,如《本草衍义补遗》谓:“横行手臂,治痛风。”

两味组对,治疗风湿痹痛,尤以肩臂疼痛者,甚为有效。

九、板蓝根、山豆根医热毒滞喉

板蓝根苦寒泄降,长于清降上攻之热毒;山豆根大苦大寒,性善泄降下行,以清泄肺胃之火。《本草正义》云:“今人专以治咽喉肿痛。……盖凡药用根,多取其下行能降,而此又寒大苦,则直折火毒之上炎,亦惟实热塞者,始为合宜。”

二味相配,擅长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对热毒炽盛红肿溃烂之咽喉肿痛者,收效颇速。

十、薤白、瓜蒌通阳散郁结

薤白性偏滑利,以辛散温通为主,能散阴寒之凝结而温通胸阳,李时珍谓:“治胸痹刺痛”。瓜蒌甘寒滑润,以清降为要,能利气散结以宽胸。《本草思辨录》云:“瓜蒌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

二药组合,用治寒痰湿浊凝滞于胸中,阳气不得宣通之胸痹证,证见胸部隐痛,甚至胸痛彻背等,每收著效。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症,二味亦所常用。

十一、佛手、香橼理肝胃气滞

佛手与香橼功效相近,香气浓郁,温而不峻,既能调理脾胃气滞,又能舒肝解郁止痛。《本草便读》谓佛手:“理气快膈,惟肝脾气滞者宜之。”

二味配伍,对肝郁气滞、脾胃气滞所致的胁痛、胸闷、脘腹胀痛等症,亦增疗效。切不可因其平淡而等闲视之。

十二、川楝子、延胡索疏肝郁泄热

川楝子苦寒降泄,长于疏肝泄热,解郁止痛;延胡索辛苦温通,李时珍谓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二药合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而尤善于止痛。对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痛经、疝气痛等症,其功益彰。

古方金铃子散,即此二药组成,《本草纲目》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虽小制配合存神却有应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

十三、七叶一枝花、青木香解热毒消肿

七叶一枝花与青木香,苦寒清热。

二味合用,最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治痈肿疮毒,咽喉肿痛,尤其毒蛇咬伤等症,无论内服、外用,皆有良效,故在民间被广泛应用。

俗谚云:“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著,一拟手拈拿。”确非虚传。

十四、橘核、荔枝核行气散寒凝

橘核与荔枝核,其性偏温,主入肝经。

二味成对,长于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用于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痛、睾丸肿痛等症,若能加配小茴香、吴茱萸等温肝止痛之品,更能奏效。

十五、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滞

五灵脂与蒲黄,皆入血分,前者能通利血脉而活血散瘀;后者能行散滑利而行血消瘀。

二味伍用,功专活血化瘀止痛,用于一切瘀血疼痛,如胸痹、胃痛、腹痛、疝痛、痛经、产后腹痛及跌打肿痛等。

前人用二药为末冲服,每于不觉之中诸症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故名“失笑散”。

十六、白芍、甘草敛阴缓挛急

白芍酸收苦泄,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具甘缓之性,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

二药合对,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适应于肝脾失和、脘腹挛急作痛及血虚筋脉失养的四肢拘挛作痛等症。

十七、高良姜、香附温中行气结

高良姜辛散温热,善散脾胃之寒邪,功长温中止痛。《本草正义》云:“良姜大辛大热,洁古谓辛热纯阳,故专主中宫真寒重证。”;香附辛开苦降,善疏肝气以解郁,功擅行气止痛。《本草正义》谓:“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

两味相协,用治寒凝气滞,胃脘疼痛,均有良效。

十八、当归、川芎调血中之气

当归与川芎,辛散温通,皆为血中之气药,实具通达气血的功效,又善止痛,故常相须为用,以治多种血瘀气滞证,如经行腹痛、产后腹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风湿痹痛等症。然当归以养血为主。《本草正义》云:“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川芎性善走窜,通达周身,以行气为最。前人谓之“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临证时不可不辨。

十九、?虫、续断愈骨折损伤

?虫擅长破血逐瘀,又能续筋接骨;续断功长通利血脉,强壮筋骨。《本草求真》谓:“续断,实疏通气血筋骨第一药也。”临证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之证,不仅要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而且需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品,以续筋接骨,促进筋骨生长。

二味同用,活血止痛,补肾健骨,对骨折损伤等症,十分合拍。倘能视证情配伍当归、党参、乳香、骨碎补等,效果更为理想。

二十、艾叶、香附暖气血调经

艾叶与香附,辛散温通,其气芳香,皆能温经散寒,理血利气,调经止痛。唯前者以除沉寒痼冷为主,后者以开郁散气为要。

二药参合,温开并举,合治下焦虚寒,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少腹冷痛,胁肋胀痛者有效。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痛症,这20个药对一定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