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治血必调气血热血寒出血血虚,该 [复制链接]

1#

血为水谷之精华,出于中焦,调和五脏,洒陈六腑,灌输百脉。治血之法众多,孙一奎提出:“治血必调气。”张景岳指出治血证应注意有火、无火、气虚、气实四端。

血热证常见的治疗方法

(1)清热凉血法:适用于邪热侵入营血,而致心烦不寐或神昏,身热,舌绛者,或热迫血行而出血者。治疗常选用甘寒、咸寒的药物为主,如犀角、玄参、生地、丹皮、紫草、金银花之类,以清热凉血。使用本法应注意凉血与救阴并重,使热去而阴不伤。

(2)凉血止血法:适用于血热妄行而以出血为主要表现者。热入血分,不清热而血不宁,不滋阴则火不息,不止血则血不安。本法清热凉血,滋阴救液,凉血止血。治疗当在清热凉血的基础上加入止血之品,方如犀角地*汤。

血寒证常见的治疗方法

(1)温经活血法:适用于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而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治疗一般用温经散寒之吴茱萸、桂枝,补血调肝之当归、芍药,活血行血之川芎、莪术、茺蔚子、牛膝、月季花、红花等,代表方如温经汤。

(2)温经通络法:适用于经络受寒,血脉不畅而四肢冷痛、肢端青紫者。治疗用药以温经通络为主,如川乌、草乌、桂枝、细辛、鸡血藤、当归等,方如当归四逆汤、乌头汤等。

出血证常见的治疗方法

(1)凉血止血法:适用于心、肺、肝、胃等热盛,热迫血行而致吐血、衄血等,治宜清泄血分之热,勿急止涩,常以生地、赤芍、丹皮等清热凉血之药为主,配合止血药,方如犀角地*汤。

(2)温经止血法:适用于中焦虚寒之吐衄便血、崩漏下血等,治疗以止血药配伍伏龙肝、阿胶、艾叶、炮姜、附子、干姜等温性之品,方如甘草干姜汤、*土汤等。

(3)益气止血法:又称补气摄血法,适用于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而致便血不止、崩中漏下,以及出血过多而有气血双脱之势者。治疗以补气药配伍养血止血药,方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若气血两脱之急证,可用独参汤。

(4)活血止血法:适于跌打损伤,内脏出血等,瘀血内停,或出血夹有瘀血块者。治疗当以活血止血,祛瘀的同时止血,重在活血祛瘀,方如血府逐瘀汤。

血虚证常见的治疗方法

(1)补血养血法:适用于血虚证,以消瘦、眩晕、面色不华等为特征,临床用药常选用当归、白芍、阿胶、龙眼肉等,方如四物汤。

(2)益气补血法:适用于气血两虚证,治疗上重视补益脾胃中焦之气,以滋生血之源,或在补血剂内加入益气药,即所谓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代表方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

(3)祛瘀生血法:《血证论》谓:“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瘀血之去,乃新血日生。”本法适用于血虚夹瘀者,治疗常常选用丹参、赤芍、桃红、红花、川芎、鸡血藤之属,方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何为多汗、额头出汗、手脚出汗、半身出汗中医:活血化瘀就用这三种中药,建议收藏中医:找准止汗穴,再也不用担心流汗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