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炎为胸胁部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处有不同程度的酸痛、胀痛,深呼吸、咳嗽及挤压胸壁或活动患侧上肢时加重,常反复发作,胸胁部检查可见局部肿胀、隆起、坚硬、压痛明显,但不化脓,目前西医学对此病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亦无特效疗法。用中医药辩证施治,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临床上一般按下列三种证型辨证施治:
一、肝郁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胸胁部疼痛难忍,痛有定处不移,伴有头痛烦燥,头晕眼花,局部肿胀压痛明显,皮肤温度正常,舌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方药:杭芍20克,柴胡、当归、香附子、枳壳、元胡索各15克,郁金、青皮、苏木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二、瘀热交阻型:临床表现为胸胁部疼痛难忍,挤压胸壁或活动患侧上肢则加重,痛处固定有灼热感,伴有口苦咽干,小便短*,大便干结,舌质红,脉弦数等。治宜:疏肝泻热,活血通络。方药:夏枯草30克,蒲公英20克,当归、天花粉各15克,大*5克,穿山甲、红药、桃仁、生甘草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三、体虚感寒型:临床表现为胸胁部疼痛,得热痛减,遇冷增剧,伴有体倦乏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细弱等,治宜:扶正散寒,温经通络,方药:炙*芪30克,红枣、桂枝、当归、苍术各15克,川芎、枳实、炙甘草各10克,杭芍、威灵仙各20克,水煎分3次服。
“脉痹”顽症内外同治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有血栓性浅静脉炎、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次是胸腹壁的浅静脉,属中医学的“脉痹”、“恶脉”等范畴。有静脉输液、注药史;剧烈重体力劳动、扭伤和做过乳腺手术史;感染、过敏、高凝状态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均可引起本病。
浅静脉炎表现:静脉发红、肿胀、疼痛具有间歇游走、交替的特性;急性期可有发热,全身不适,舌苔*腻,脉濡数等;红肿消退后,皮色有色素沉着,静脉发硬,结节可自行消退;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并发症,动脉搏动正常,以女性多见,多为单纯游走性浅静脉炎,应排除早期癌症表现;血象:白细胞增高、抗“O”呈阴性;病理检查可确诊。治疗可内服凉血通络,清利湿热的药,方用五神汤合三妙丸加减,或用茯苓、赤小豆、忍冬各15克,丹参6克,连翘、苡根各12克,赤芍、藓皮、地丁、紫草各10克,丹皮5克,蜈蚣2条;病久出现条状硬结者用桃红四物汤加三棱、莪术;外治早期可选紫金锭、三*散、金*散用蜂蜜各半调制外用,或用金花散调麻油敷,或2%*柏水湿敷,每日2次。妇女妊娠或经期在医生指导用药。
为了预防复发,应同时治疗体内感染病灶如扁桃腺炎、龋齿等;早期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待症状好转后,才逐渐下床活动;下肢静脉插管不宜过久,避免经周围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液体;用弹性袜或弹性绷带压迫患肢,使曲张静脉被压而有于静脉回流,应用时要注意压迫要均匀,不宜过松和过紧;患者应彻底忌烟、酒,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经积极治疗后,如硬性索状物不消,遗留疼痛不适者,可以手术将病变静脉切除。
“骨痹”与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又称为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关节炎。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这是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因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剌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好发于颈椎、腰椎、髋、膝、足跟等活动较多,负重较大的关节部位,初起多为单发,晚期可为多发。临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骨关节疼痛,转侧屈伸不利,麻木不仁为主要症状。
祖国医学将本病纳入“骨痹”的范畴。认为本病的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实两个方面,正虚主要表现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这是发病之根本,邪实是正虚的基础上,产生痰、瘀、或感受风寒湿热,以致风寒湿热及痰瘀阻滞经络所致。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关节隐隐作痛,俯仰屈伸,转侧起坐失灵,在肢体位置改变时疼痛加剧,活动片刻后稍有缓解,但活动过多,症状又加重,尤以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疼痛最
为明显,酸麻胀痛,缠绵反复。若发生在颈椎,常有项背及上肢疼痛,头晕目眩。如病在腰椎,除腰骶疼痛,板硬,活动不灵活外,疼痛还可牵及一侧或双侧小腿。同时伴有患肢麻木,沉重无力。病在膝则屈伸不利、疼痛难忍,病在足底则足跟不能任地、步履艰难。除此,可伴有肾虚及恶风寒湿之症。中医常用以下二方治疗“骨痹”:
一方:独活、川续断、制川乌、制草乌、熟地各15克,桑寄生、丹参、*芪各30克,细辛5克,牛膝、地龙、乌药、炙甘草各10克,土鳖6克。水煎分3次服,药渣用纱布包后趁热敷于腰部,以温热不损伤皮肤为度。
二方:白芍30克,木瓜、当归、威灵仙各15克,甘草、五加皮各6克。水煎分3次服。部位在颈椎者加羌活10克;部位在腰椎者加川断20克;部位在足跟骨加牛膝10克。
如何用中药治疗脂肪肝
正常人肝脏内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重的2%~4%。在正常情况下,脂肪在人体内合成、分解、储存与转运呈动态平衡,肝脏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致使过量的脂肪聚积于肝脏,并超过肝重的5%以上,于是形成了脂肪肝。病情轻者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病情重者可出现肝肿大,肝区闷胀或疼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血脂等异常。肝脏CT和B超有助于确诊。
中医一般将本病分为以下几型:
1.肝胃不和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或有恶心、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和胃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取柴胡、香附、佛手、枳壳、丹参、枳实、姜*、郁金、法半夏、陈皮、茯苓、厚朴各10克,泽泻、山楂、荷叶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肝胆湿热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口苦口干,或有恶心,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腻,脉弦。当以清热利湿为治,方用小柴胡汤合*连温胆汤加减,药取法半夏、*芩、大枣、泽泻、草决明、竹茹、枳壳、*连、茯苓、陈皮、郁金、丹参、姜*各10克,荷叶15克,生姜3片,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3.脾虚湿盛型:症见肝区不适,乏力,纳少,餐后腹胀,或伴胸闷、恶心,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濡细。当以健脾化湿为治,方用六君子合平胃散加减,药取木香、*参、茯苓、白术、陈皮、苍术、大枣、泽泻、胆南星、山楂、扁豆各10克,甘草、砂仁各5克,荷叶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对于无明显症状而B超或CT检查有脂肪肝征象者,常用柴胡、何首乌、草决明、姜*、郁金、山楂、泽泻、佛手、丹参、枳壳、荷叶等适量水煎服或制成丸药应用,多可获效。
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控制脂肪、糖类的摄入量,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适当运动等均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脑卒中宜服补阳还五汤
脑卒中属于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疾病,共同特点为起病急,多在短时间内发生偏瘫和意识障碍。中医临床加用补阳还五汤辨证施治脑卒中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用治的脑卒中患者共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61岁,发病至开始接受治疗时间均在21h~2d。纳入标准:依临床症状和体征,经颅脑扫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处理,治疗组另加中药补阳还五汤辨证施治。
方法:治疗原则为改善脑缺血区血液循环,减少脑水肿和血液黏度。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腹蛇抗酸酶、阿司匹林等,合并有其他疾病者同时给予相应治疗。以上方法两组共用。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芪20克,当归、赤芍各15克,地龙13克,川芎12克,红花10克等并辨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各服1次。
疗效:基本痊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生活能够自理,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增加2级,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肌力增加1级,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治愈患者所用时间,治疗组19日~3个月,平均49日。对照组33日~4个月,平均75日。治疗组疗程短于对照组。两组均随访1年,未见复发。
老人咳嗽中药外治
老年性咳嗽多因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所起,初秋天气转凉时尤其多见。采用中药外敷涌泉穴的方法,治疗老年性咳嗽有良效。
方药:取*连、百部、生半夏各等份,分别粉碎为细末,过100目筛后混合均匀,装瓶备用。制法:用时取生姜2片(约3克),捣烂成泥状,与药末2克混匀,再用鸡蛋清或蜂蜜少许调成药糊,分成2份。用法:夜晚入睡前净足,将调好的药糊置于两小块白棉布中间,敷于双侧足心涌泉穴上,再用胶布外贴固定。一般贴8~10小时除去,次日晚间净足后再贴,5天为1个疗程。若个别病人用药局部发生红肿,出现水泡者,可改为隔日1次或双脚穴位交替敷贴;也可将敷贴时间缩短为6小时左右,3天为1个疗程。
睡中磨牙有方治
大多数青少年都偶尔有一两次在睡眠中磨牙。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逐渐完善,磨牙的次数就会逐年下降,可自愈。小儿患有蛔虫病时,蛔虫所产生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磨牙就是其症状之一。因此,若发现小儿患有蛔虫病时,应驱虫治疗。成年人经常磨牙,则是睡眠障碍性病症之一。
睡眠磨牙,是人在睡眠当中咀嚼肌节律性收缩,上下牙齿紧紧咬合滑动,发出咯吱声。睡眠磨牙一般发生在浅睡眠阶段,此时身体的活动和心率增加,而人并未醒。这时人即使醒了,对自己磨牙也一无所知。次日醒来时,常感到两腮疼痛、头痛。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睡眠则与人的阴阳之气运行有关。若睡眠好,但睡眠中有异常举动包括磨牙,都和脑有关。
治宜:补肾填髓,健脑安神。处方:生地*、磁石(先煎)各50克,炙甘草、乌梅、泽泻、丹皮、五味子、远志、香附各10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灯芯草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抗眩止晕汤治老年眩晕
老年性眩晕困扰着很多老年人,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多由风、火、痰、虚等引起。中医临床采用抗眩止晕汤治疗老年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用治110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32例;年龄最大者90岁,最小者50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半年。临床表现主要是眩晕、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并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心悸失眠、耳鸣、头痛、恶心欲呕等症状。
抗眩止晕汤的药物组成:熟地*、茯苓、丹参、续断、牛膝、*参、*芪各15克,山茱萸、丹皮、泽泻、川芎、杜仲、当归、白术各10克,山药20克,随证加减:偏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去杜仲、续断、*芪、*参加旱莲草、女贞子、龟板(先煎)、石决明(先煎)各15克;有阳极化风者,再加天麻20克,钩藤15克(后下),羚羊角3克(另煎兑服);偏于肾阳虚衰者,加鹿角胶(另烊化冲服)、巴戟天各15克,肉苁蓉10克;偏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加白术、何首乌、酸枣仁、柏子仁各15克。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内未再复发)76例;显效症状消失,半年内有复发或症状明显好转)29例;无效:(症状无改善)5例,总有效率为95.5%。临床证实,此方由于药与证合,所以疗效非常好。
中医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病因是脾失健运,其主要病机为痰瘀互阻,气机不利,在治疗上一般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疏利气机为基本法则。根据这一基本治疗大法,可以下方为
治疗基本处方:
*芪、丹参各15~20克,石菖蒲、郁金、赤芍各12克,枳实、清半夏、陈皮、茯苓各10克。在以上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可灵活加减。若患者形体肥胖、嗜睡、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以痰湿内阻为主要表现者,方中宜加苍术、白术、白芥子、苏子、苏梗各10克,以健脾燥湿,顺气化痰;若患者双侧扁桃体经常发炎,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夜间失眠,晨起头痛,心烦懊恼,咳痰*稠,大便偏干,舌质红,舌苔*,脉滑等痰热内蕴症状较突出,宜减少基本方中*芪的用量,并加瓜蒌、*连、胆南星、射干各10克,酒大*6克,以化痰利气,清除热邪;若胸部憋闷,时有疼痛,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质色暗等瘀血症状明显者,可在方中加入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各10克,以活血祛瘀;若形体虚胖,思睡懒言,面色苍白,疲惫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苍白,舌淡脉细等气虚症状明显者,宜在基本方中加大*芪的用量,并加*参、白术、炒苡仁等以健脾、益气、除湿;若病程日久,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智能减退,或者下肢浮肿等肾阳虚亏证候时,可在基本方中加入制附片10克,熟地12克,菟丝子、仙灵脾各15克,肉桂3克,以温肾助阳,益气化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使用以上介绍的治疗方法时,应在有经验的中医大夫指导下进行,忌擅自服药。
治手足多汗验方
一方:取明矾30克,干姜4~6片,用水煎熬30分钟后,将煎好的药汁去渣倒入盆中,加适量温开水(能浸没手、脚背即可)。用此药汁浸泡双手或双脚,在浸泡过程中可适当添加温水,以保持药汁的温度。每晚一次,每次浸泡15~30分钟,一般一周左右即有明显效果。
二方:明矾、葛根各15~30克,研末煎汤,每日浸洗患部(手足)半小时。
三方:*芪、葛根各30克,荆芥9克,水煎,先热熏后温洗半小时,每天1~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四方:麻*根50克,煅牡蛎100克,研极细末,外抹多汗处。
五方:麻*根、牡蛎各20克,龙骨、赤石脂各15克,研极细,外抹多汗处。
六方:郁金适量,研细末,加茶水调敷出汗处。
七方:鲜白萝卜600克(切片),明矾15克,加水2500毫升,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慢性唇炎中医治
慢性唇炎中医称唇风,多生于下唇,初起发痒红肿,肿胀时轻时重,但不减退,唇色逐渐变深,较裂出血,久则糜烂流脓血,疼痛似无皮之状,有的脱屑、结痂交替发作,或因干裂不适,口唇不时顺动,经常舔舌以致唇红边界不清。
一、风火上攻症见:口唇裂,色变深红,以红肿发痒为特征,兼有口干口苦,便秘诸证。舌苔*,脉右关洪数。
治则:祛风清热解毒。处方:青蒿、生地各15克,当归、赤芍、荆芥、柴胡、川芎、*芩各10克,生甘草、薄荷、蝉衣各6克。
二、血虚风燥症见:口唇较裂,出血,燥痒,脱屑,面白无华,纳呆,口渴,便秘,目花头晕。舌淡,脉细无力。
治则:养血润燥。处方:天冬、生地、熟地、麦冬、当归、*芪、*芩各15克,桃仁、瓜蒌仁各10克,红花、五味子各10克,升麻4.5克。
三、脾胃湿热症见:口唇破裂,糜烂,口臭,口渴,不欲饮食,便秘或便溏,小便赤热,舌红,苔*厚腻,脉滑数。
治则:健脾和胃,除湿清热。处方:茯苓、白术、芡实、*柏、金银花、枳实各10克,山药、生薏米、生扁豆、大豆*卷各15克。加减:若口干渴者,加沙参、石斛。
注意: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肥甘厚味、辛辣烧烤,多食蔬菜水果。
治单纯性甲状腺肿方
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代偿性甲状腺肿大,可分为地方性和散发性二种,地方性见于离海较远的山区、高原、内陆,散发于各地。病因为缺碘,流行区水、食盐、食物中碘含量低,食物中含致甲状腺肿物质,先天性缺隐所致的甲状朱激素合成障碍等。常于青春期发病,起病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质软,发病后可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质硬。甲状腺功能一般在正常范围内。甲状腺摄131碘率、T3抑制试验等有助于诊断。
处方:海藻、海带、海螵蛸、昆布各25克,丹参、陈皮各8克,牡蛎20克,柴胡、川芎、郁金、香附各10克,白术12克,法夏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中医治蛋白尿小验方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蛋白尿的出现,是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一种表现。人体的精微物质,主要依赖脾进行生化与统摄,并通过肾来封藏与固摄。劳累、伤食、服药、妊娠等因素,都可引起脾肾两虚。如果再有湿热内蕴,水湿不化的情况,就容易产生蛋白尿,其治疗也颇为棘手。在临床上尝试采用补肾固精、益气摄血治疗肾炎蛋白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处方:生*芪60克,葛根、太子参各15克,丹皮、菟丝子、干荷叶、旱莲草、炒白术、云茯苓各10克,白茅根30克,金樱子20克,蝉衣6克,甘草3克。
加减:尿中蛋白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加玉米须20克,桑螵蛸15克;尿中红细胞多者可加仙鹤草、茜草根各15克;尿中白细胞多者加石苇、鱼腥草各15克;尿中有管型者加丹参15克,通草10克;纳食差者加陈皮6克,薏苡仁12克;伴高血压者加杜仲15克;阴虚者加生地15克;阳虚者加仙灵脾10克,巴戟天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暇。一般服药1~2个月,尿蛋白可减少或消失。
中药轻松治“鸡眼”
1.取蓖麻子1粒,用火烧蓖麻子外壳,待出油后,直接按在鸡眼上,外用胶布固定,一般5~6天后脱落。
2.取乌梅18克,研成细末,装入瓶内,加香油浸泡7~10天,和匀即可。以1%温盐水泡患处30分钟,待粗皮软化后剪掉粗皮,取适量药膏外敷,用纱布包扎,12小时换药1次,3天为1疗程。
3.取乌桕叶嫩枝适量,折断叶柄,取其乳白色汁,每天上午涂擦患处2次,每次5分钟,晚上用热水浸,并刮去软化的角质。更多偏方名方请
4.取地骨皮、红花等量,共研成细末,加香油适量调成糊状,于每晚热水烫洗脚后涂于患处,外用无毒塑料薄膜覆盖,再以胶布固定,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5.取芦荟适量用水少许研为糊状,于每晚热水泡洗脚后,将药糊涂于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6.取蜂胶适量,于每晚热水泡洗脚后,将蜂胶敷贴于患处表面,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7.取六神丸6粒,先将患处洗净消毒,用利刀割去表面角质层,用1%盐水浸泡25分钟,再将上药研为细末,加醋调成糊状,涂敷患处,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连用至愈。
心理顽疾———脏躁症
脏躁病多发于妇女,男人亦可得之。脏躁多属内伤虚症,以精血不能营养五脏,阴阳失去平衡而致。
(一)心阴不足。症见心悸、心烦、悲伤哭闹、失眠健忘、神疲乏力或五心发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虚细而数。治宜甘缓和中,养心安神。处方:浮小麦40克,鳖甲(先煎)、麦冬各20克,酸枣仁15克,地骨皮、龟胶(烊化)各10克,甘草12克,大枣6枚。水煎分3次服。
(二)心肝火旺。症见心烦易怒,胸闷胁痛,哭笑无端,尿*便燥,舌红苔*,脉弦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处方:火麻仁、百合各20克,生地30克,浮小麦60克,大枣6枚,山药、当归、白芍各15克,柴胡、甘草、天冬各10克,水煎分3次服。
(三)痰火交炽。症见心胸烦闷,语无伦次,殴打怒骂,不避亲疏,舌红苔*腻,脉滑数。治宜清热涤痰,开窍。处方:贝母、姜半夏、郁金、陈皮各10克,制远志7克,菖蒲8克,茯苓20克,苡米40克,甘草3克,大枣6枚。水煎分3次服。
注意:在治疗上切忌苦寒强行清热泄火,而且要结合思想开导。
慢性肾炎诊治有方
慢性肾炎系由多种病因引起,具有进行性倾向的慢性肾脏炎症,病程都在1年以上,甚则长达数年,其病因病理复杂,逐渐发展。多见于成人,男多于女,少数由急性肾炎病史迁延1年以上发展为慢性。现代医学将其分为三型:(1)普通型。有肾炎的各种症状,但无突出表现,尿蛋白定量在1.0~3.5克/24小时,定性(1~3)个十,可有镜下血尿,管型尿,轻度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2)高血压型。除一般肾炎症状外,以持续性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对一般降压药不甚敏感,一般水肿不明显,易导致肾功能衰竭。(3)急性发作型。在慢性过程中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病情加重,出现水肿,血压增高,尿蛋白明显增加。
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炎,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方:*参、苡仁、菟丝子、丹参各15克,当归12克,桃仁、地龙、红花各10克,*芪、益母草各30克,水煎分3次服。
二方:干燥玉米须50克,加水600克,用温水煎煮20~30分钟,成300~400毫升,经过滤而口服,每日1剂。
三方:鲜山羊奶,每日0.5~0.75公斤,分次饮服。
四方:芡实30克,*参、白术、茯苓各12克,淮山15克,菟丝子、金樱子、*精各24克,百合18克,枇杷叶9克。水煎分3次服。
五方:将玉米须、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适量,煮汤代茶饮,持续饮用,此方对慢性顽固性肾炎浮肿,有良好的效果。
六方:糯米60克,生*芪15克,同煮服(水用二碗半),连服1周。
七方:采含羞草根适量,煮水当茶饮。
耳穴压豆能减肥
在众多的减肥方法中,耳针与耳压是针灸减肥普遍采用的方法,而耳穴压豆又应当为首选,因为它不仅无痛苦、无副作用,而且在减肥的同时,某些并发症,如失眠、习惯性便秘、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也都能随之而愈。耳压法常用处方及操作方法:
(1)取耳穴内分泌、丘脑、卵巢、脑点、饥点、渴点、神门、胃等穴,每次取4~6穴,各压半粒绿豆后,胶布固定,每周1~2次。通过耳穴压豆的治疗,可调节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达到减肥降脂的目的。压豆后能够抑制胃肠的蠕动,并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饥饿感,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耳穴压豆疗法一般30天为1疗程,若对此疗法敏感的人群,一疗程可减5公斤左右。
(2)取胃穴、脾穴、内分泌穴,用中药王不留行子压在耳穴上,再用胶布固定。每次餐前30分钟按压上述耳穴2~3分钟,有灼热感为宜。
(3)主穴取肺、脾、肾、三焦、内分泌,配穴可选肝、胃、神门、皮质下、饥点。每次主穴均用,配穴可选2~3个。操作时先将耳穴部位的皮肤用75%的酒精消毒,将中药王不留行子放于0.8厘米×0.8厘米的氧化锌胶布中心,贴压在选定的耳穴上。嘱患者每日每穴按压4~8次,每次每穴5分钟,以有微痛感为度。贴压6日为1次,休息1日后再贴压第2次,共4次为1疗程。
“提肛散”治脱肛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是肛管、直肠甚至部分乙状结肠脱出在肛门外的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常由于排便、活动、体力劳动等使腹压增加而引起直肠脱出。严重时直肠发生充血、水肿、溃烂、出血等,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
直肠脱垂的治疗,有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两种。幼儿的直肠脱垂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自愈倾向,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根治腹泻、痢疾、营养不良等疾病,一般可选用补中益气、涩肠固脱的中药内服或外用熏洗。常用方剂有提肛散(*参、白术、白芍、*芪各10克,川芎、升麻、枳壳各6克)及补中益气汤。常用熏洗药有明矾、五倍子、朴硝等。针灸长强、足三里、百会等穴,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幼儿全身症状改善后,一般在5岁左右脱肛就会逐渐好转。成人的直肠脱垂比较难治,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