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硬化二号验方另附脑梗,肝炎方 [复制链接]

1#

注:由于各个厂家颗粒有效含量计算方法不同。本处方仅适用于使用天江配方颗粒。非天江中药配方颗粒请勿使用。厂家出于对本协定方的使用保护,还需隐去若干药品名称,带来不便还请谅解,如需要,请联系我们当地的工作人员。

18、处方:肝硬化二号验方

组成:三七粉1袋,茯苓1袋,白芍2袋,*芪2袋,泽泻1袋,猪苓1袋,xxx1袋,xxx2袋,xxx2袋,xxx2袋。

功效:健脾益气,活血利水。

适应症:腹胀大如鼓,皮色苍*,乏力,气短,纳呆,形体消瘦,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

有位老师问了脑梗的协定方,不幸协定方里没有,特找了相关医案和方药,希望能帮助到这位老师。

脑梗医案

脑梗塞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暴厥”、“薄厥”、“偏枯”、“卒中”、“半身不遂”等病症范畴。这类病症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往往能在极短时间内使脑部损害达到高峰。发病的常见诱因是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等。病变多为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一、病因病机

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常见的诱因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等。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概而论之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二、辨证治疗

脑梗塞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息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固阳,所谓“内闭外脱”,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息风、益气活血等法。

三、治疗经验

方剂:补阳还五汤。*芪60g,当归尾、川芎、地龙、赤芍各12g,桃仁、红花各9g。每日1剂,水煎服。

主证: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

方解:本方重用*芪补气,配当归以养血,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活血化瘀通络。主要用于脑出血或者脑梗塞后遗症期“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

四、治验医案

1、*某,男,63岁,退休。

病人年9月4日来诊。是年8月20日,洗澡时突发眩晕,呕吐,神志朦胧,右侧肢体活动明显障碍。脑CT:左尾状核脑梗塞。住院10天,西药治疗,病情好转,右侧肢体活动仍然不灵便,但可以勉强行走而出院。来诊时,睡眠差,常头晕,疲乏,偶咳嗽,对疾病有害怕情绪,紧张。血压/90mmHg,心率84次/分,脉溢、弦、涩。舌质暗紫,苔薄白,舌尖右偏。处以中枢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每日1剂,分3次温服,空腹服。患者服药10剂,右侧肢体活动基本恢复,病情大为改善,害怕情绪打消。服30剂,全身症状完全消除,自觉已恢复到发病前状况。病人为了防止病情反复,服药至剂。

按:此例病人,脉证相参,用中枢汤合阳还五汤治疗,获得很好效果,这也证明了刘绍武先生的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

以下每个医案都为个案,与上文无关。

医案:王某,男,52岁,干部。年9月13日诊。

旧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发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51天,医院颅脑CT检查:“脑出血征不明显,不除外脑梗塞”。虽经用甘露醇、肌苷、脑活素及维脑路通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特求治于高师。症见偏瘫步态,口角左歪,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无力及走路足趾擦地。右半身麻木,活动不灵,头晕不适,言语謇涩,舌淡暗,苔薄腻,脉细滑涩。证属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自拟复脑愈风汤加减,以益气活血,祛风化痰为法,药用生*芪15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红花10克,胆南星8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钩藤10克,羌活10克,荷叶10克,全蝎5克,炙甘草5克。连服12剂药后,头晕、右半身麻木无力明显减轻,口眼歪斜好转。又守方去钩藤、远志、荷叶,加川芎、地龙、桑枝各10克,投剂30余帖,肢体活动基本正常,步履尚稳,言语较前清晰,自动出院。

高师通过临床实践创拟了“复脑愈风汤”,临证运用多年,不但可以治脑梗塞,而且可以预防脑梗塞的再发。

本案治迹,颇合病机,故收效明显。

医案:孙某,男,73岁,干部。

年8月7日初诊:诉去年5月患脑梗塞后,现走路时两腿发抖,坐久则乏力,全身抖动,语言謇涩,形体肥胖,神疲,头昏如蒙,纳食尚可,大便干燥难解。舌质暗红,苔腻微*,脉滑数。证属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芪40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丹参30克,血竭10克,田三七10克,泽泻15克,葛根15克,杜仲15克,干地龙10克,苍术15克,乌元参15克,绞股蓝15克。服7剂。

二诊:药后诸症好转,步履渐稳,久坐时全身抖动明显减轻,大便仍不畅,舌脉同前。中药守上方加干地龙15克、桃仁(杵)10克、红花6克、赤芍15克以增活血通络之力。继用7剂。

三诊:上药服后,诸症大减,腿及全身抖动已除,言语不清亦有好转,大便一日一行,舌质暗红较前色淡,苔薄,脉略滑。方已奏效,勿须更张,原方干地龙改为20克。

四诊:按以上方案继续辨治20余剂后,病情稳定,口齿清楚,头昏已除,唯行走时觉乏力,喉中近日有痰,咳之不出,余无明显不适。守上方去乌元参,加炙水蛭6克,制南星12克,煅牡蛎(先煎)20克。

年1月6日复诊,前方辨治三月余,诸症悉除,基本如常人,生活能自理。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接着和大家分享一下急性*疸型肝炎方剂,希望能帮助大家为患者服务。

急性*疸型肝炎是以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疸及肝功能异常为特征。临术常见畏寒发热、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泻,继则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相继*染,肝脏肿大,持续2~6周后*疸和其他症状逐渐消退,肝功能逐渐恢复。一般病程约为2~4个月。

中医认为,肝与胆相表里,胆液生于肝,若感受湿热毒邪,蕴结肠胃,熏蒸肝胆,以致胆汁外溢,遂发为*疸。若热偏盛,症见面目肌肤*色鲜明,色如橘皮,称之为“阳*”;若其寒湿偏重,症见肌肤色*而晦暗,称为“阴*”;若其湿热毒邪炽盛,侵扰营血,内陷心包,出现面目深*、肌肤瘀斑、吐衄、便血、神昏谵语等证,则称之为“急*”。中医治疗属阳*者,治宜清热利湿;属阴*者,治宜温阳化湿;若是急*,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救阴,必要时中西医结合予以抢救。

方药46

野葡萄根、猪瘦肉各60g,*酒一匙。

用法日1剂,煎2次分上下汤肉并食,2周为1疗程,连用3疗程。

疗效治疗95例,治愈94例,治愈率99%。

来源福建福州市传染病院

方药47

白花蛇舌草30g,金钱草20g,益母草10g。

*疸加茵陈30g;湿困脾加白术10g,茯苓20g;纳呆食少加麦芽20g,神曲10g;肝胀痛加郁金、柴胡各10g。

用法日1剂,煎加糖适量日3次内服,2周为1疗程,儿童剂量减半。

疗效治疗93例,治愈90例,显效3例,总有效%。

方药48

虎杖、田基*、半枝莲各25g,大*、郁金、焦白术、甘草各10g,丹参30。热重于湿加板蓝根、银花;湿重于热加苍术、厚朴;胁痛加元胡、川楝子;腹胀呕吐加竹茹、佛手;腹泻纳呆去大*加焦山楂。

用法日1剂,煎日3次内服,连服20剂。

疗效治疗84例,治愈81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98%。

来源陕西中医杂志周向阳

方药49

茵陈50~g,栀子、大*、红花各10g,柴胡、龙胆草各15g,白茅根50g,茯苓20g。热重于湿加*柏、*芩、丹皮;湿重于热加车前子、白术、藿香;热毒炽盛加犀角、玄参、银花、连翘;胆道阻滞加郁金、金钱草、元胡;恶心加石斛、竹茹、陈皮、姜;大便溏去大*加白术、苍术、茯苓;肝区痛加白芍、元胡、川楝子;肝胸肿大加丹皮、鳖甲、三棱、莪术。

用法日1剂,煎日3次内服。

疗效治疗84例,愈72例,显效10例,无例2例。

来源吉林通化市陈国恩

方药50

白茅根、车前草、金钱草各15g。热重加茵陈、*柏各10~15g,大*5g;湿重加猪苓、泽泻、藿香各10g;脾虚加白术、茯苓、炙甘草各10g;恶心呕吐加法半夏10g,砂仁5g;腹胀纳呆加青皮、陈皮、炒麦芽、炒谷芽各10g。

用法日1剂,煎日3次内服,10剂为1疗程,10岁以下小儿药量一半。

疗效治疗83例,均治痊愈,治愈率%。

来源中医临床与保健崔贤俊

方药51

复方茵陈汤茵陈蒿、玉米须、金钱草各g,黑山栀、生大*、陈皮各0g。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降酶效力高。

用法上药浓煎成0ml合剂,每次服20ml,日3~4次,15天为1疗程,每个疗程查1次肝功能,4个疗程后转氨酶不降者为无效。

疗效治疗72例,治愈60例,好转9例,未愈3例,总有效96%。

来源上海中医药;(6):8

方药52

*花草15g,山栀子3g,铁锈钉两枚。

用法日1剂,煎日3次内服,按病情可加三叉枪适量。

疗效治疗71例,*疸20~单位于3周内退*56例。

来源广西医学院

方药53

活血解毒汤虎杖、白茅根各20g,泽泻、郁金、丹参、桃仁各15g,栀子、贯众各12g,生大*(后下)9g。*疸重加茵陈、金钱草;纳差加草豆蔻、焦山楂、神曲、麦芽;恶心严重加藿香、竹茹;腹胀明显加莱菔子、佛手、厚朴;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

用法日1剂,煎日3次内服。

疗效治疗64例,愈57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98.4%。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黎志远

方药54

紫草15~20g,太子参12g,人参叶2~5g,北沙参、白术、茯苓各10g。*疸加茵陈、栀子、车前、银花、蒲公英;腹胀便溏加苍术、藿香、砂仁;呕吐加*连、吴茱萸、半夏;胁痛加川楝子、白芍、茜草、丹参、郁金;肝肿大加鳖甲、鸡内金、生山楂;衄血加茅根、生地、丹皮。

用法日1剂,煎日3次内服。

疗效治疗64例,痊愈48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98.4%。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9):赖义初等

方药55

赤芍60g,大*、金钱草各30g,茵陈15g,川朴、枳壳各12g,当归、甘草各9g。

用法日1剂,饭后顿服,14天为1疗程。

疗效治疗61例,治愈58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98.4%。

来源福建中医药杂志;(2):29

方药56

茵陈、车前草、虎杖、夏枯草、山楂各15g。

用法日1剂,煎日3次内服。

疗效治疗60例,痊愈44例,好转16例,总有效%。

来医院

方药57

土茵陈、白牛胆各20g,金扁柏5g,甘草2.5g。

用法日1剂,煎4次内服。

疗效治疗58例,痊愈52例,好转6例,总有效%。

来源福建邵武吴家塘农场卫生院

方药58

虎杖、茵陈、板蓝根、五味子各5g,郁金、小蓟、当归、川楝子、败酱草、丹参、鸡内金各3g,灵芝2g。

用法日1剂,煎日3次内服,连服24剂。

疗效治疗52例,全部治愈,治愈率%。

来源陕西中医杂志陈超范

方药59

紫金片(紫金牛科植物)60g,地柏枝、白马骨各30g。

用法上鲜草药洗净切碎,日1剂,煎2次内服,忌酒肉面、冷食。

疗效治疗50余例,疗效确切。

来源中医杂志;(5)

方药60

降酶汤茵陈、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田基*、丹参各15~30g,紫草15~20g。*疸极深倍茵陈加木通、滑石;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缩砂仁;恶心呕吐加藿香;大便秘结加大*。

用法日1剂,煎日3次内服。

疗效治疗50例,1疗程*疸恢复正常、肝功能正常39例,2疗程全部恢复正常11例,总有效%。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9):8

以上是和各位分享的方剂,希望各位老师将使用后的心得体会反馈给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们会在此平台分享您的治疗经验,以帮助更多的患者,如果您有其他好的治疗经验并且愿意分享,我们也愿意协助您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