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在想,人生就是一台战争戏,有敌人、有对手,才有你的舞台;敌人没了、对手走了,你的戏也该谢幕了。所以留人治病其实也是留住你的对手。
留人治病
患者孙先生今年六十一岁了,四年前他被确诊患了胃癌,经过了手术切除,化疗了四个周期,此后一直在我这里看中医,现在精神、体力都很好,每次复查各项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内。他从原来的单位退休后,现在受聘在一家私营企业做工程师。他是个很开朗的人,每次来看病都很开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着就好”,他说:“要是有记者采访我,问我吃中药有效吗?我就回答他说没有效,因为我一直吃中药,吃了四年多了,既没感觉哪里不舒服,也没感觉哪里特舒服,你说这能算有效吗?但是我还活着,还能工作、挣钱,活着就好,比他们强多了,他们当初都没我病重,比我年轻,但是他们早就没了,只能怪他们不相信中医。”他说的“他们”是指当初和他一起的病友。
和这位孙先生一样几年来一直在我这里吃中药的还有一位姓马的老先生,七十多岁了,五年前查出了肺癌伴肺内多发转移、脑转移。老先生很迷信中医,从查出病开始一天不间断地吃中药,化疗时吃,化疗间期吃,所有疗程结束了更是不敢间断。最近一年多复查几次都没发现肿块,肿瘤指标也正常。开始的时候我有点讨厌他,因为我的号都是预约的,人很多,而他每次来都不预约,挂个号就硬往我的诊室里闯,门口的导医也拦不住,因为他总是说“我年纪大,得了快死的病,谁要是拦我我就赖着他了”,人家护士可不敢引火烧身,我也无奈只好给他看。就这样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他每次都会当着很多病人的面说“就是这个贾大夫治好了我的癌症,还是中药好,那个王某某最近没来吧?她最不听话了,我整天劝她来找你吃中药,她嫌难喝,她的肿瘤扩散了,光知道化疗,都把人化死了”,“孙某某来了吗?他上次又化疗了,早晚得化死,我还得劝他来找你吃中药”,我每次都对他说“该化疗还要化疗,你的病也不是我给你治好的,你不是化疗了吗?你不能把功劳都归在中医上,你这样说人家西医会生气的。”他总是那句话“差点死他们手里,要不是吃中药哪能活到现在”。他说的王某某、孙某某都是他住院时的病友,现在都已去世,也都被这老先生带来找我看过病,听说他们的死我觉得挺可惜的,他们年龄都不大,四十多岁,发现的也都比较早,没有转移,治疗效果应该不错的。
这里我并不是要说中医有多好,更不是吹嘘我怎么样,我只是在思考是不是当下对肿瘤的治疗存在问题呢?
现在很多人对肿瘤的治疗是否存在过度治疗提出质疑,我在这里也不作评论,因为我是个中医,不敢对人家的治疗妄加评论。我只表达我的观点:留人治病。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不管你采取什么治疗手段,你首先要考虑到人,因为病是生在人身上的,你治病必然对人有所影响,所以同一个病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你的治疗方案就不应该始终如一了。这在我们中医叫辨证论治,在西医叫个体化治疗。因为你是在给人治病,所以你不能像在实验室里对待一组你让它们得了肺癌或肝癌的小白鼠那样,只考虑你的治疗方案对肿瘤的作用。今天我病床上的一个肝癌晚期病人因为难治性腹水,量大,各种方法用尽也没有效果,患者家属通过关系找到一个西医会诊,那位专家并没要求看病人,只是看了化验单,连彩超、CT等结果都没看,就在会诊单上写了两种利尿药,并且让放腹水。我们一个年轻大夫看了会诊单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劲地说他看病人了吗?那些利尿剂我们一直在用,那个病人的情况真的不能放腹水,如果放了很可能会当场死亡,或者针眼堵不住。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病人摆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病摆在第一位。
前些日子参加院内的一例全院会诊,患者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医院领导特别重视,把好多科室的骨干专家叫到了一起。大家看了病人,听了病情介绍,各抒己见,很多大主任旁征博引,动辄引用国际最新文献,夹杂着一些英文,我虽然也不是个英文盲,但也听得云里雾里,只能陪着别的专家鼓掌。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好像每次全院会诊我都是最后一个发言,不是因为我水平高、地位高,让我作个总结发言,而是一开始大家争先恐后地讲,没谁想到中医,到最后大家觉得这个病好像讨论了一圈,也就是那些治法,就会问中医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我终于可以发言了),在我前面一位发言的是呼吸科的一位专家,他算是我的老师,刚毕业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和西医一起,在西医各科轮转,在呼吸科的时候就是跟着他,他的水平很好,所以我一直很尊重他,这一次他又给我上了一课。所有的专家都在探讨患者呼吸困难,胸闷的原因,最后只有肺部感染还能沾点边,但患者的各项检查又不太支持。这位专家来得晚点,大家都在讨论的时候,他拿个听诊器去看病人了,回来后轮到他发言,他说患者之所以呼吸困难是因为体位不好。大家都认为患者这么大年龄,心功能会有问题,也怕总是躺着会发生坠积性肺炎,所以大多数时间是让她半卧位,又给加了个枕头,加之患者年龄大,有些驼背,所以患者的头处于一个前倾位,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她的呼吸道不通畅,但是又不能让她完全平躺,因为她这个年龄、这个身体状况,平躺就会导致呼吸道门户大开,本身的免疫力差,更容易发生感染。所以他刚才已经试着给患者找了最佳体位,就是30度头高脚低位,这个体位她的呼吸道不受压,又不张口呼吸,胸闷、呼吸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后来患者康复出院了,一位领导反复说这么大年龄的患者能从重症监护病房康复出院简直是个奇迹。
从这个病例我体会到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医学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们的知识是要用在人身上的,必须把人放在第一位去寻找解决问题之道。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西医治人生的病,中医治生病的人。或者说: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这句话是强调中西医的不同,说西医治病的时候只管你的病,是肺炎就给你治肺炎,消炎、止咳、化痰等治疗一起上。中医治的是生病之后的人,这主要是强调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其实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首先要考虑人这个在你决定实施治疗方案时必须面对的主体。那位呼吸科的专家给我们做了完美的诠释。但事实上很多医生在临床上还做不到这样。他们看到的只是病,而不是病人。但这也不能全怪医生,因为很多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好像也只关心病的进展和恢复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患者感冒,发烧了,如果血象不高,也没有其他指标可以用抗生素,只需要多喝点开水,或喝点正柴胡等解表的感冒药就行了。但这样的治法往往见效慢,可能两三天患者都会不舒服。患者就会认为你这个医生不行,还不如人家社区诊所的大夫,人家一瓶吊针加点抗生素、激素,打下去一小时就退烧了,也不难受了。因为这样的大夫和患者考虑的只是病,而不是病人,只管当下,不管以后,不考虑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的严重不良后果。
这样的情况在治疗肿瘤时就更突出了。一个肝癌病人,如果医患双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