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验方集锦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荨麻疹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410/8833356.html
1.女子宫寒一般可用温经汤:吴茱萸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当归川芎人参麦冬半夏阿胶丹皮(吴茱萸加桂枝汤合四物汤去生地,加麦门冬汤加阿胶丹皮)。但口感不太好,可用当归芍药散加四逆汤代替2.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而发热吐*痰,但平时恶寒、便溏、四逆、舌淡齿痕、脉弱就可以用千金苇茎汤合四逆汤,不要一味的苦寒清热如大量用抗生素。3.“牙痛桴鼓汤”,对一般牙痛皆适用,(除齿龈脓肿须切开排脓外)其它炎性或神经性牙痛疗效亦满意,(龋齿疼痛如龋洞不大而无异物者亦效,但止痛时间短)对由于牙痛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或诱发神经性头痛疗效亦属理想,大部分服药3剂即可。方药组成:荆芥穗10g,香白芷10g,苏薄荷10g(后下),绿升麻10g,大生地30g,片川芎15g,京赤芍15g,青连翘15g,牛蒡子15g,辽细辛3g,骨碎补10g,广地龙15g,生甘草10g,地骨皮20g水煎服以上是成年人用量,儿童及衰老者酌减。加减法:胃热壅盛者加生石膏50g;心火旺盛者加川*连7g;肝气郁者加北柴胡10g、香附米10g;大便秘结者加大*10g(后下)。4.胸胁疼男,48岁,左侧胸胁疼,左肩左颈疼,已日久,伴怕冷,西医检查心肺正常,可难受异常,其父上年因腰椎病疼的不会走,在我门诊治愈,故也来诊,想用用中药看看。处方:柴胡12g,白芍18g,枳实10g,甘草10g,瓜蒌15g,薤白15g,桂枝15g,丹参15g,川芎10g,大枣6枚。七剂。疗效:昨日复诊,诸证大轻,守方又开十剂,巩固疗效。按语:中医讲,不通则疼,肝脉布两胁,胸胁疼痛,肝气不舒,气滞血瘀,故以四逆散理气解郁,以丹参川芎活血止疼;因有怕冷,阳气不足,寒邪入侵,病位在胸胁、颈肩,故以瓜蒌薤白桂枝汤,温心阳,散结滞,止痹疼,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温通经络止疼。西医查不出问题,不代表没病,在中医人看来,此病理法清晰,方证对应,故取捷效。5.闻油即呕陈某,男,50岁,说自己三个月来茶饭难进,最初家人炒菜时闻见油的热气就干呕,此后症状加重,吃饭遇到含油脂的饭菜,入口即吐。胃和食道咽喉有一股油味往上窜,饭菜难下咽,在家里只能喝白面汤,吃点清水煮菜方可度日。当肝胃虚寒时,油脂遇寒则凝,积在胃中成为垃圾,胃气伤,下降功能失常,上逆则呕。《伤寒论》第条说: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第条说: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第条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药配伍而成。该方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主治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经的虚寒证。

*参10g,吴茱萸10g,干姜10g,大枣6枚,3剂。水煎服。将原方生姜易干姜。方中吴茱萸暖肝温胃止呕,干姜温脾胃,*参大枣建中气,肝与脾胃阳气复,油积得热则化为液体,利于肝脏脾胃消化吸收。油积去,诸症消。6.失眠方

主方:五味子50g茯神50g合欢花15g法半夏15g水煎服。

主治:失眠健忘

此方为已故名老中医李培生之验方。

其主药为五味子,滋阴和阳,敛阳人阴,协调脏腑,以达安神定志之妙,不可轻之。全方五味子酸收入肾滋阴填精,配半夏苦温化痰降,酸收苦降协调脏腑,佐茯神健脾宁神,纳合欢交合阴阳。诸药相伍,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其组方严谨,配伍巧妙,临床验证不虚言也。

一般服个3-5付即可收效。对于不愿服药者,茶疗方亦佳。用*精、五味子、山楂、合欢花晚间泡水饮用,很快就有睡意,进入梦香。

7.地*治疗久咳不愈,症见咳则尿出,或把持不住尿出,辩证用方药中寒者加熟地肉桂,热加生地,治疗三例,都是三剂而愈

8.柴胡三石解毒汤

此方由刘渡舟创制。

柴胡10克,*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6克,滑石12克,寒水石6克,生石膏6克,竹叶10克,双花6克。水煎服,日一剂。

清热利湿解毒。

急、慢性肝炎证属湿毒凝结不开者。

临床表现为口苦、口粘,胁胀痛,小便短赤,面色黧黑兼带有油垢,体重不減反增,臂背时发酸胀,舌苔白腻或*腻而厚,脉弦缓。

在柴胡解毒汤基础上,加滑石、寒水石、生石膏、竹叶以增强清利湿热作用。加双花清热解毒以化湿浊。另外,滑石、寒水石、竹叶均有利小便的作用,以期湿浊之邪由小便外排,湿热分消,凝结化解。

面色黧黑而有油垢后湿毒凝结蕴蒸于上之征;臂背酸胀为湿郁少阳经脉不利之征。舌苔厚腻,难以脱落乃湿毒有根难拔之兆。刘老

指出:服此方后以舌苔褪落为病减,臂背酸胀不发为病愈。可见,以上三症当为使用本方的重要指征,也是观察疾病进退、预后的重要参数。尚须指出的是,祛邪易伤正气,利尿易损阴津,而肝病最忌伤阴,因此临床用药必须斟酌。这里刘老巧用滑石、寒水石甘寒清热、利尿、生津,祛湿而不伤阴,生津而不碍湿,则很好地解决了利湿伤阴这一矛盾现象。对于临床治疗肝病颇有指导意义。

辛、成,大寒;入胃、肾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丹毒,烫伤。

9.急性乳腺炎不管结块红肿或化脓期皆可用:皂角刺-g,橘核、荔枝核各15g,赤芍10g,鹿角片10g,制乳香、没药各10g,蒲公英30g,野菊花30g。若乳汁不通者加炮甲珠10g,大便秘结加大*10g。慢性乳房结块可于经前15天开始服逍遥散,内加克皂角刺,连服三个周期。(皂角刺量少无效)10.湿性便秘生白术、枳实、皂荚子、蚕沙湿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不畅、便出不爽,但粪质不干。湿秘的核心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停、气滞不行三端,三者互为因果,如环无端。病机概括为素体虚弱,或是饮食不节、外感湿邪侵袭机体,内伤脾胃;脾失健运,气机壅滞,水津失布,湿浊阻滞,蕴结肠腑,下窍不通而见湿秘。本病总属虚实夹杂之证,病机核心在于虚、湿、滞三端。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枳实性温,味苦、辛、酸,归脾、胃、大肠经,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皂荚子性温、味辛,归肺、大肠经,有润肠通便、化痰散结之功。蚕沙性温,味甘、辛,归肝、脾、胃经,有祛风燥湿、和胃化浊之功。吴鞠通认为蚕沙“虽走浊道而清气独全,既能下走少腹之浊部,又能化湿浊而使之归清”。蚕沙功专化湿,肠道湿浊得化,气机得复,清阳得升,则清浊复归常道而糟粕可下。蚕沙、皂荚子为《温病条辨》宣清导浊汤中的经典药对配伍,二药皆为辛温之品,有燥湿化浊及通腑之功,同时又都兼有升浮之性,可共同调节阴阳气机升降。施今墨亦言:“此二药参合,升清降浊,上能治头晕,中能消胃胀,下能通大便。”四药合用,健脾益气以助行津,燥湿化浊以理气滞,通腑导滞以开闭结,则清升浊降之机可复。

加减用药。

湿浊为甚,脘腹胀满明显者,加藿香、厚朴、白芥子、莱菔子以增强化浊通腑之力;兼有肺失宣肃证候表现者,酌加苦杏仁、桔梗、紫菀之类调肺气、通腑气;兼有血瘀表现者,加丹参、当归、三棱、莪术等活血祛瘀;兼有肾阳虚衰,伴见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者,加肉苁蓉、牛膝以温补肾阳。

11.口苦小方:

柴胡10龙胆草10生牡蛎30

12.重症崩漏

生*芪1两,当归1两(酒洗),桑叶14片(干品30克),三七末3钱(药汁送服),生地30克。水煎服,2剂血止,4剂不再发。

傅青主“加减当归补血汤”加生地:*芪30g,当归30g(酒洗),桑叶30g,生地30g,三七末9g(药汁送服)继用乌鸡白凤丸、补中益气汤归脾丸调补。安冲汤:白术18g,生*芪18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生地18g,生杭芍18g,海螵蛸12g,茜草9g,川续断12g。治漏下轻证尚可,而治漏下重证经血量虽不多,但淋沥不绝,迁延1个月以上者,疗效较差。(方中生*芪、白术健脾益气固冲,为君药。生地、生杭芍、川续断滋阴补肝肾,为臣药。生牡蛎、生龙骨、海螵蛸收敛固涩止血;茜草化瘀止血,使止血而不留瘀,共为佐药。全方配伍,有益气健脾,安冲摄血之效果。)张锡纯“固冲汤”(治漏下重证):炒白术30g,生*芪18g,煅龙骨24g,煅牡蛎24g,山萸肉24g,白芍12g,乌贼骨12g,茜草9g,棕榈炭6g,五倍子1.5g(轧细药汁送服)

固冲汤,其治漏下重证疗效较佳;而治血崩重证,其初患者固可收速效,但对反复大出血者,收效仍嫌缓慢。

本方为治肾虚不固,脾虚不摄,冲脉滑脱所致崩漏而设。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则冲脉盛,血海盈;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健固,封藏有司,则月事能按期而来,适度而止。若脾虚而不摄,肾虚而不固,以致冲脉滑脱,则血下如崩,或漏下难止。气血既虚,故见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腰酸诸症。舌淡脉弱,亦为气血不足之象。张锡纯说:“然当其血大下之后,血脱而气亦随之下脱……此证诚至危急之病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当急治其标,固冲摄血为主,辅以健脾益气。山萸肉甘酸而温,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收敛固涩,故重用以为君药。龙骨味甘涩,牡蛎咸涩收敛,合用以“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治女子崩带(《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龙、牡煅用,收涩之力更强,共助君药固涩滑脱,均为臣药。张锡纯每以此三药同用,成为收敛止血,.或为救元气欲脱的常用配伍组合;脾主统血,气随血脱,又当益气摄血,白术补气健脾,以助健运统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举,尤善治流产崩漏,二药合用,令脾气旺而统摄有权,亦为臣药。生白芍味酸收敛,功能补益肝肾,养血敛阴;棕榈炭、五倍子味涩收敛,善收敛止血;海螵蛸、茜草固摄下焦,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以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固冲摄血,益气健脾之功。

13.治疗鼻窦炎方(仿防风通圣散意)

防风6g荆芥6g大*6g酒*连15g酒*芩15g板蓝根12g马勃5g炒苍耳子9g辛夷9g白芷9g半夏9g炮甲珠9g桃仁9g赤芍9g当归9g川芎9g升麻6g柴胡6g甘草6g屡用屡效

防风通圣散(治疗郁热)

麻*防风(从汗)荆芥薄荷(从鼻)大*芒硝(从肠)栀子滑石(从尿)石膏桔梗(胃肺)*芩连翘(上焦)当归川芎赤芍(从肝)白术甘草(顾护脾胃)

14.*参有补血的作用,贫血的女性病人可以用*参,人参有补气的作用,崩漏病人就需要人参。治疗内伤用西洋参代替人参还可以,但要是治疗长期腹泻的人,理中汤人参不能用*参、西洋参代替。

15.消化性溃疡

方剂组成 

生白芍50g

川*连30g

松树脂50g

干姜30g

苍术50g

上药为末过箩为极细末,与松树脂和为丸剂,每丸10g左右。

做丸剂时要蘸点植物油(麻油或香油)松树脂就不粘手了。冬天可加点水,夏天不能加水,可加点蜂蜜。如松树脂已干结,可与上药共为细末,末为6g。主治消化性溃疡,对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痉挛性胃痛也有很好的疗效。16.山西四大名医之一张子琳的“四物清疹汤,治疗湿疹。感受风邪,湿热内蕴: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生地15克白藓皮10克苦参6克地肤子10克蛇床子6克白蒺藜10克蝉蜕6克荆芥6克防风6克17.破格救心汤治疗各种心衰方剂组成:附子3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另煎浓汁对服),山萸净肉6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0毫升,文火煮取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18.类风湿方针对风、寒、湿、热、瘀而设计。①炮附子2份桂枝2份②土元3份地龙3份野丹参2份制乳香3份制没药3份当归3份白芍3份③川牛膝3份桑寄生3份川断3份狗脊3份杜仲3份④白僵蚕3份祖师麻3份千年健3份鹿衔草3份天麻3份羌活2份独活2份茯苓3份威灵仙4份秦艽4份木瓜3份⑤木香2份甘草1.5份上方针对刻下脉证,施以回阳救逆、解表散寒、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化瘀、疏经活络、散结止痛,乃至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等。他人不可照抄,要辨证论方有好的疗效。以上按比例磨成细粉装胶囊。每粒胶囊0.5克,每次六粒温开水送服,每天三次。要耐心坚持服药且不可未见效即停服。要知道:“得病如塌墙,治病如抽丝”之理。19.柴胡汤变通方,少阳湿邪郁阻临床上治疗外感热性病的方剂较为多见,但对邪入膜原,湿热内阻或少阳未尽者,可运用通变柴胡汤。对于小儿发热反复不愈3天以上者,可认为是邪正双方皆衰退不强,观其舌苔厚腻者,可视作邪入膜原,用小柴胡合达原饮方。

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自拟通变柴胡汤,用治外感热性病,每有桴鼓之效。

方药组成:大柴胡21~30克,*芩9~12克,草果仁1.5克,半夏9克,陈皮9克,枳壳9克,川朴9克,甘草9克,生姜9克。

本方大柴胡解少阳之表,*芩清少阳之里,为本方的主药。草果仁香辟秽,宣透伏邪;陈皮、半夏、枳壳、生姜和胃降逆,化痰止呕;川朴除湿消胀,化痰下气;甘草调和诸药。总之本方是一个和解少阳、除湿辟秽而退热的方剂。

加减法:

身痛无汗加桂枝9克或豆豉9克;

头痛加羌活9克;

寒热汗多加杭芍10克、桂枝9克、大枣3枚;

咳嗽加杏仁9克、枇杷叶12克;

食欲不振加三仙各9克;

呕吐加竹茹9克;

咽喉疼痛者加桔梗9克、牛蒡子9克、板蓝根12克;

昼轻夜重加鳖甲9克、首乌9克、*参9克。

适应证:

①寒热往来,全身酸楚,倦怠无力,胸胁苦满,食少恶心。口渴,不思饮食,脉弦数。舌苔薄白或垢腻,晨轻暮重,病程缠绵不愈。

②疟疾愈后仍夜出虚汗,午后畏冷,食欲欠佳,动则自汗,倦息尤力。外感热性疾病,体温已退至正常,但较长时间内有纳呆,食欲不振、腹满闷胀,午后背出冷气,微感身倦无力,舌脉如常。

临床上治疗外感热性病的方剂较为多见,但对邪入膜原,湿热内阻或少阳未尽者。运用通变柴胡汤能达到理想之效。

此方依据张仲景柴胡汤及吴又可达原饮化裁而来。

曾治疗一例低热1年余患者,经各种检查未找出发热的原因,运用此方加鳖甲、首乌、*参、银柴胡、地骨皮,共用10余剂而获愈。

关于大柴胡的用量,在寒热往来明显、热度较高的情况下可用30克。有时可用到45~60克;寒热往来较轻,热度不高,只有明显倦怠无力、口苦脘闷不畅、食欲不振的情况,可用21~24克;人有“柴胡半斤少阳平”语,信不诬也

20.流传已久的民间偏方:带状疱疹,别担心,仅一味药就能彻底根治!带状疱疹又叫蛇串疮,缠腰火丹,这种病有多痛呢?痛的人直皱眉,痛的人直咧嘴,由于它好发于胸腰部,就连走起路来都得小心翼翼,手都不敢随意晃动。治疗带状疱疹,民间有很多的单方,就这一味药用好了,效果不输几剂方子。①、杠板归杠板归是隔壁老人家推荐的,老爷子过去在乡下行医的时候,用这杠板归治疗带状疱疹,可谓是如猫捕鼠,见一个治一个。杠板归又叫犁头草,它还有一个别名叫蛇倒退,它的叶子像耕田的犁,是三角形的,茎上长满了倒刺,一不小心就会被它扎到,蛇见到此草都不敢穿行而过,而是倒退绕行,所以也有人用它来治疗蛇伤。杠板归一般在夏季开花时采割,然后晒干入药,最漂亮的要属它的果实,瘦果圆形,有着让人惊艳的蓝色及蓝紫色,仿佛大自然遗落在草木间的宝石。杠板归的叶子和果实都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味道很不错。杠板归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荒郊野外,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作为攀援植物,它一点都不低调,不会像牵牛悄无声息地缠绕在其他植物上。杠板归是利用倒刺勾着走的,所过之处铺天盖地,可以说是在大张旗鼓地开疆扩土,让人感觉它天不怕地不怕,非常的霸气。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身体的那些个疮痈脓肿,像火山一样往外爆的,用这带刺能够凉血败毒消肿的杠板归,就能给它平下去。把新鲜的杠板归捣烂成泥,直接敷在疱疹处,次日便基本好转,严重的可以多敷几次。②、马齿苋比起杠板归的霸气,马齿苋倒更像是乖巧的邻家女孩。羞涩地躲在山野、田间、地头,内敛而又敦实,静静地等待你去采摘。马齿苋又叫五行草,其得造化之青睐,叶青,梗赤,花*,根白,子黑,五行全都占了,所以它的作用自然也不可小觑。像夏秋季节高发的腹泻、发热,有经验的老人便随手在田边采一小撮马齿苋,拿回家洗干净熬水给腹泻发热的小孩子喝,屡用屡效,这是一代一代人用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至于为什么,他们可能说不清也道不明。其实很简单,中医上有一句话叫治热不用酸,尤救火不用水。马齿苋能退热,是因为它的酸寒,如果你吃过马齿苋,你会发现它的口感不苦不涩,还带有一点酸甘味,它又是带点寒凉的,它的药性既走血分,又走皮肤,可以说是内外兼治,像带状疱疹这一类的疮痈脓肿,来如疾风骤雨的,大都具有火毒的性质,痛起来火烧火燎一样,用马齿苋又快又好,捣烂直接外敷,可以快速地消肿止痛,不会再起水疱。③、菟丝子菟丝子既没有根又没有叶子,靠依附其他植物蔓延而生,而且相当强硬,很难扯下来,因此常被视作农作物的天敌而被除去,殊不知,这菟丝子对于带状疱疹,是一味具有极佳疗效的药材。取菟丝子30克,焙干研细末,用香油调敷患处,每日2-3④、徐长卿徐长卿,这个草药听起来颇像一个人的名字,不错,徐长卿既是一个人名,同时它也是一味中草药。人名亦可做药名,这其中必定有一段佳话。徐长卿治疗带状疱疹是取其祛风解毒,活血止痛之力。方法:取徐长卿适量,煎水外洗。⑤、地龙地龙就是蚯蚓,它为什么叫地龙?传说古代有位皇帝得了带状疱疹,宫中御医束手无策,最后是一位民间郎中给治好了,用的就是蚯蚓,就是把蚯蚓捣烂以后敷在疱疹处,敷几次就好了。皇帝很开心,就问他用的什么灵丹妙药,郎中自然不敢如实相告,于是他灵机一动说道,皇上乃是真龙下凡,民间俗药怎能见效,此药名叫地龙,取得是以龙补龙之意。皇帝听后果然龙颜大悦。蚯蚓,你看它常年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土壤里,得阴寒之气至全,它的寒凉的特性可以解带状疱疹之热毒。用法:将蚯蚓用白糖腌出的液体涂在疱疹处,几天便愈。⑥、季德胜蛇药片季德胜蛇药片,这不是用来治疗蛇虫咬伤的吗?它反过来也能治皮肤血毒。在蛇虫领域,这个蛇药片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所以你看毒蛇咬伤都用它,那普通的皮肤病对它而言岂不是小菜一碟?用法:季得胜蛇药片,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敷疱疹处,同时内服药片4片,外敷内服,一日三次,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同时可以加快水疱吸收,减少后遗神经痛。21.内蒙古李凤林的“五根汤”。处方葛根6克板蓝根6克山豆根6克白茅根6克芦根6克藿香6克红花3克大*2克中医是水煎服2次,每次煎成70毫升,一日分2-3次服。李凤林这个方子,是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琢磨着创制的一个药方,以不变应万变。既能治疗小儿因感染所致发烧,又能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自然调节虚实寒热。这虽然有悖常理的设想,在李老坚持不懈地探索下,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研制出闻名遐迩的五根汤。经过30年10万多患儿的临床应用,证明“五根汤不仅具有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而且还可以不分季节也不管患儿发热还是恶寒、恶风,一律使用“五根汤”,累获奇效。特别适用于小儿伤风感冒、扁桃体炎、猩红热所致的发热,还可解无名热等症。且此方药性平和,即便不懂医者,遇此症皆可照方应用,不必过虑。寻常百姓家亦可备之,以应不时之需。此方配伍巧妙、分析于下:盖葛根辛凉,轻扬发散,最善解肌退热,是解湿热时疫第一要药。凡发热之病,退热当为首务,热不退余症何解?发热而致咽喉肿痛,则热重而毒亦成亦。山豆根苦寒,清热毒,为治咽喉肿痛的第一专药,可谓直取咽喉要地;辅以板蓝根,因其甘寒,既能清热又能解毒,尤长于凉血利咽消肿,血不凉则肿何以消?此三根可为作战主力,又加两根者,以其热必伤津。芦根甘寒,清热生津,又其生于水底直出水面,性凉而又善升,古方治大头瘟(痄腮)常用其为引经药,所谓行军作战不能无向导也。再用白茅根,以其甘寒,既能清热生津,又能凉血利尿,使热从小便而出也。由是“五根汤”成矣!又虑及此症多发生于春夏流行性感冒之际,故加藿香芳香化浊、发散表邪,使外感之邪从皮毛而去;加大*攻下肠胃壅滞,使内热之邪自大便而出。凡肿痛又必有瘀血,故加少许红花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使敌营自内部瓦解,以利攻战速成。此“五根汤”药虽仅8味,然表里内外,面面俱到,紧扣扁桃体炎之中医病机。故服后其效如响,真乃好方也。非但治小儿发热,治大人外感发热,吾亦常变通应用之,剂量则大出数倍,而风寒感冒无内热者则不宜。22.哮喘处方,即:扫下头一两次霜雪一碗,再加上2两红糖,放在锅里蒸这碗霜雪糖水,连服2次即愈。他这个方子怎么来的呢?原来献方人刘动(河南省尉氏县寺前张村)的妻子曾患哮喘而病夭,而他的子女也都患哮喘病,让他十分忧愁。不意在年春节,路遇通县一位大嫂介绍了此方,他的几个孩子照方服用皆愈,后来又用此方治愈数人。该书还介绍了用此方治愈的另外几个人辽宁省凌源市北炉乡三胜永村苇子沟李国春用此方治好了本市一位多年老哮喘病患者。广西武宣县洪狮村陈多宜利用本方治好了本村一位多年老哮喘病人。贵州镇远县金堡乡*府姚茂林也用此方治好了他妻子医治5年未效的哮喘病。看完这些报道后,凑巧当时太原下第一场雪,而且还下得特别厚。雪停后我赶忙出去盛了几碗雪,放上红糖在锅里蒸,蒸好后我连喝了几碗,胸憋顿时减轻,舒适一如常人,直到今天—年9月我写此文时,我再未犯过肺气肿病。令我感到更为惊奇的是,折磨我10余年的咳嗽这个毛病,居然也再没有复发。就这样,我一分钱未花,仅喝了次霜雪水居然与气管炎也彻底“拜拜”了。23.四神煎治鹤膝风疗效真如神膝关节病,包括膝关节腔积液、风湿性膝关节炎等,膝关节病发展到状如鹤鸟之膝,那就成了甚难治愈的顽疾了古方“四神煎”,载之于清代鲍相敖所著的《验方新编》*芪g,石斛g,怀牛膝90g,远志60g,银花30g(后下)。原文云:“生*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二两,煎一碗,一气服之,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被,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一服病去大半,再服除根,不论近久皆效”。鹤膝风按“四神煎”全剂量、1/2剂量、1/3剂量的应用后疗效做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全剂量为最佳,1/2剂量次之,1/3剂量更次之。我采用的是,病情重、时间久者用全剂,病情稍轻者用1/2剂量,很少用1/3剂量。大多患者二剂有效,三剂显效,最多七剂,屡用屡验。河北省石家庄市民间名中医乔蔚然医师的验方,其中有治膝关节炎方:*芪30g,怀牛膝15g,远志15g,石斛20g,防己15g,伸筋草15g,鸡血藤30g,忍冬藤30g。水煎服,日一剂。“随其抄方”的报道医生称这些验方“屡用屡效”。显然,这是一则小剂量的“四神煎”的加味方,一般膝关节炎不妨拟用。

韩某女86岁

-11-13初诊

主诉:左膝肿痛2年,加重一周

病史:2年来反复左膝关节肿痛,一周来肿痛剧烈,动则加剧,不能步行,亦无法站立,影响睡眠,左膝时热时凉,得热痛减。血压-/80-90mmHg。

舌脉:舌暗淡嫩裂纹剥苔,舌底脉络迂曲,脉细弦数。

诊断:鹤膝风,急性膝关节滑膜炎?

辨证:气阴两虚,寒湿热瘀壅盛,予益气通阳化瘀清热利湿

处方:生*芪g,石斛g,川牛膝g,远志60g,金银花60g,磁石60,丹参60g,乳香6g,没药6g。*酒ml,泡煎

-11-27服2剂疼痛显减,未汗出,局部觉温,目前十去其七,可步行,站立无碍,睡眠好转,血压平稳,控制在-/80-90mmHg。反酸,大便偏干,舌暗红裂纹,苔剥脱,薄白腻。更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巩固。

合用张锡纯活络效灵丹,组成为当归(五钱)丹参(五钱)生明乳香(五钱)生明没药(五钱),该方“于流通气血之中,大具融化气血之力,连服十剂全消。以后用此方治内外疮疡,心腹四肢疼痛,凡病之由于气血凝滞者,恒多奇效”,再证疮疡与腿疼臂疼可等同辨治。

此方服用后虽未大汗,局部温暖,亦为阳气通达之征,且本方大量温燥之品并未引起燥热,尤其生*芪超量使用使原本升高的血压反趋平稳,体现了大剂量*芪对血压降低作用。

四神煎治疗下肢溃疡

80岁男性患者,因中风后遗症卧床数十年,数月来下肢新生数十处溃疡,足部为多,溃疡大者如鸡子*大小,中心凹陷,边有渗液。刻下双手脉弱而略滑,神识欠清,舌诊不配合,大便隔10日用开塞露可得1次,咳嗽痰鸣,四肢发凉,无汗。处以生*芪克,当归克,怀牛膝克,石斛克,以-毫升水,煎得~毫升,加入银花30克,煎得~毫升。第一剂分为6次,1~2日服完。若无不适,则第二剂由两碗煎至1碗时加入白酒1两,临卧顿服。二诊:溃疡已无渗液,无凹陷,四肢转温,然未自行大便。家属诉第二剂药顿服后已得汗,但不多。前方去石斛,增当归为克,加元参60克,将银花改为忍冬藤,~毫升煎至~毫升时白酒量增为2两,仍顿服。喝完第一剂,家属打电话说药后两小时出现烦躁,约20分钟,随后出汗较多,翌日自行大便。嘱隔3日服第二剂,再隔3日后服第三剂,每剂递增白酒1两。三诊:家属代诉神识清,咳痰无,四肢温,可自行大便、微汗,创面不断缩小,家属诉“没想到效果这么快、这么好”。嘱继续服用原方,不必再顿服,逐渐增大服药间隔,减少服药剂量以善后。24.瘀血咳嗽(瘀血咳),侧卧翻身则咳嗽加重者,宜血府逐瘀汤加杏仁、五味子主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