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尔逊运用三仁汤心法
1)去白蔻仁加桔梗
三仁汤为什么叫三仁?取之于杏仁宣肺气开上焦,白蔻仁芳香悦脾畅中焦,薏苡仁利湿导下焦。但是江老认为,湿温初起,病位主要在上焦,则杏仁开宣肺气当作为主药,但是江老又认为杏仁开肺气不足但是白蔻仁又助之不及,则去白蔻仁加桔梗,如果舌苔白厚有中焦湿盛征象的则不去白蔻仁加桔梗,但若苔有*则有内热,白蔻仁用之当慎。
2)三仁汤加附子干姜
素体阳虚,外感湿热,则容易湿遏热伏,伤人阳气,都可以导致阳虚湿热的症状,叶天士: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盛则阳微。江老认为,湿重于热的症状,不可过用寒凉,恐伤阳气。若素体阴盛阳虚,则单单用清热利湿的药效果又不好,见到畏寒泄泻的人用三仁汤时加上附子和干姜,清热利湿和温阳则并行不悖。
用三仁汤江老喜用青蒿加味
3)舍舌脉而从症
《温病条辨》中讲:三仁汤舌白,脉弦细而濡,此湿温初起的舌与脉,江老认为,凡是湿温病舌脉与症不符的要考虑舍舌脉而从症
4)三仁汤与小柴胡合用
三仁汤用于湿温初起,病在上焦,就是吴鞠通所说的“病势不甚显张”之证,一般合上小柴胡都去参姜枣草,两者合用,能使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的作用显著增强
2.赵明锐《经方发挥》
1)桂甘龙牡:舌淡偏主虚症,有心悸症状,偏阳虚
2)栝楼桂枝汤:治疗柔痉,柔痉是外感风寒或者是耗损津液造成的,栝楼根有治疗因热伤津而导致的强直痉挛的作用。笔者常用银翘散重加天花粉治疗小儿的高热抽风。
3)苓桂术甘汤:
涤痰轻剂:健脾祛湿,温化痰饮
除了痰饮上冲的症状之外,最好还要明显见到“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的症状
运用范围:
1.胸部痞满,滞泻久不愈,里虚者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3.胸满支饮上冲,目眩及脸浮肿者
以苓桂术甘汤治疗多年眩晕及小儿麻痹案
4)大承气汤
三乙承气汤:大承气汤+甘草,生姜
治疗痢疾往往当下而去邪毒,痢疾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以及大便脓血为辨证要点,往往邪毒去而痢自止
古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运用这种效力十分猛之方时,当十分慎重才行,中病即已,然后再用他法调补。
5)厚朴七物汤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方:桂枝汤去白芍+厚朴三物汤
此方不必拘泥于是否有表证,由寒、热、湿滞导致的腹满胀均可治疗,主要是要把握好方中桂枝的量
1)治疗腹满:常是胃肠虚寒阳气不足所引起的腹满
2)治疗气胀:常为内脏虚寒,中阳不足所生之满,特点为腹胀如鼓,时胀时消,叩之如有鼓音
3)若满由脾胃湿热蕴积而起,则当减桂枝量并加车前子木通等清利湿热之剂
5)小陷胸汤
治疗痰热内阻,胸脘胀闷,胸脘气结等症状
热与痰结于心下,胃脘部自觉满闷按之痛
使用基本指征:胸下满闷,按之痛,但痛而不硬,脉浮滑
笔者自拟方:(我的起名)枳陷佛汤,可治疗偏于实证的肝功能异常
方药:枳实、小陷胸、佛手
本方虽治疗肝硬化有效,但毕竟属于攻克之剂,仅适于正虚邪实的阶段
6)大*附子汤
条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附子汤
笔者经验:
1.疼痛部位为乳根下肋剧腹中线五分处为痛点的最中心
2.不因咳嗽与深呼吸而引起疼痛加剧
3.疼痛发作时拒按
7)泻心汤
大*,*连,*芩
为何名之泻心?因血生于心,心即是火之意,于血症思过半矣。
也就是说这条方子用来治疗各种热性出血症的效果是很好的
1.治疗热性的吐血,衄血,咯血
2.治疗实热之邪干犯冲任而导致的妇女的逆经(即妇女月经期,血从口鼻而出)当以实邪为适应症,凡为虚邪或虚实相兼引起的出血用之当慎
8)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用于治疗因误下后引起的虚症痞满,方中重用炙甘草,主要取其缓急之用
因其可清热解毒,祛痰补虚,运化中焦,除湿热之邪,所以可以用来治疗癫痫,脏燥,口糜等疾病
口糜:《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多因膀胱水湿泛滥,脾经湿热,日久则化为热毒,循经上行,熏蒸口舌。
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尤其是经久不愈缠绵反复的口腔溃疡,此方有清热解毒,健脾燥湿和发散郁热的作用。即《内经》云:热郁而发之。
9)*连阿胶汤
*连、*芩、白芍、阿胶、鸡子*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心肾不交的心烦不得眠
《张氏医通》:可治疗热盛伤阴
《医宗必读》:治疗湿热下利脓血
用于治疗伤心肾之阴较重症:脉多浮细而数,舌质红而少苔
用于心中烦之轻证,即心神不安
柯韵伯:此少阴之泻心汤也(可除少阴之热)“病在少阴而心中烦不得卧者,既不得用参甘以助阳,亦不得用大*以伤胃,故用芩连以直折心火···”
我的理解:
不得以参甘以助阳是因为本就有阳亢的症状
不得用大*以伤胃,因为病位本不在脾胃,而少阴之症,脾胃之阳本就有受损不够的可能,所以不得用大*而是直接针对心火用芩连之苦寒折之
10)葛根芩连汤
唐荣川:痢证初起而发热恶寒者乃内有郁热、外感风寒,风能煽热,互相蒸发,是生寒热,宜疏其表,故宜葛根芩连汤。
此方除了可以运用于表未解又兼里证之病外,还可以用于痢疾腹泻等脉证偏热者(这个时候对于表证的考虑可以偏轻一些),尤其是针对于婴幼儿实热型的消化不良
11)栀子豉汤
余热留扰胸膈
1.阴虚劳复,兼感外邪者(宜加滋阴解表之品)
2.出痘烦躁者
3.汗下后正虚,痰涎滞气凝结上焦者
4.治疗暑热霍乱可以解暑,又为宣解秽毒,恶气之圣药
5.栀子豉汤是胸中窒的感觉,感觉心里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栀子豉汤不仅可主气结,也能主痰涎
12)苦酒汤
痰火所致失音
用于治疗痰火互结,咽部糜烂
半夏,鸡子清,苦酒(米醋)
煮法:以半夏10g,水煎20分钟作用,去渣入米醋60ml,待其半冷时入鸡子清两个,搅拌之后徐徐咽下
13)麻*附子细辛汤
使用指征:恶寒但无明显发热(“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主少阴之表证”)
笔者:麻*附子细辛汤减去麻*峻烈发汗之品,加白术,炙甘草,既可温阳散寒,又能补中益气,常用于治疗阳虚型外感症状
疑问:阳虚外感不需用麻*来发表?
以此方去麻*治疗阳虚感寒所引起的痹痛
14)麻*加术汤
“湿家身烦疼”
麻*、桂枝、杏仁、甘草、白术
方中重用白术可以缓解麻*的峻烈出汗,又有除肌表之湿的作用
问:什么是身烦疼?
身烦疼是疼痛剧烈,不得安静的状态。因风寒湿之邪尤以水湿更盛,停于肌表经络而导致气血阻塞,运行不利,所以可以见到疼痛。而且体表阳虚,所以湿留于肌肉而烦疼。可以见到面目轻微浮肿,肢体沉重,尤其是阴寒天气,或者也可以见到小便不利。
此方之疼痛较于外感的疼痛要重,而且常常表现为游走性的疼痛,若热重明显湿有化热之势可以斟酌加清热泻火之药
15)越婢加术汤
麻*,石膏,姜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里水者,一身面目*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加入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越婢汤条文里面的无大热怎么理解?
1.有汗出,热邪有宣泄的出路,不会被郁闭地太严重,则无大热
2.邪入里,表邪不太明显(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燥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这个方是《伤寒论》中唯一风水在表却见沉脉的方子
“《千金》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下焦脚弱如何理解?是和芍药甘草汤那样的津液亏失所导致的吗?这样的可能性很小,毕竟又用上了麻*,笔者的经验是因为水湿充斥于表里,导致阳气不得温煦,气血不得濡养所导致的下焦脚弱
表湿和里湿都能见到腻苔
李老:学习医案,要有“师其意,而不泥其方”的觉悟,即从这个案例中学习这个病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方,而并不是说这个病除了这个方就再没有其他的方可以用
16)吴茱萸汤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治疗肝胃寒邪挟浊阴之气上逆,头痛的部位常在正额和巅顶
吴茱萸当与生姜同用
17)薏苡附子败酱散
以薏苡仁除湿排脓
败酱草:能清热散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味苦平,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利小便,善破瘀血,最排痈脓。可与左金丸等相合制酸。
治疗右少腹部疼痛,治疗鹅掌风
18)甘草干姜汤
金匮用此方治疗虚寒型的肺痿病,这个方是很多方的基础方,也可以看做是半个理中汤。
本方也可治疗因上虚不能制下的小便失禁,此方治疗小便失禁和猪苓汤治疗小便失禁有根本上的区别,猪苓汤是治疗热伤津液,膀胱气燥所引起的小便失禁
*煌用四逆散合猪苓汤治疗小便失禁,四逆散的条文中本就有“小便不利”,范中林先生就用用四逆散加桔梗治疗一例慢性膀胱炎病人的案例,“将四逆散运用于那些久经清热利湿治疗无效的慢性泌尿道感染患者,尤其是明显有小腹拘挛疼痛的患者。”
而猪苓汤所治疗的淋病,不是现在说的性病,是把尿频尿急尿痛归纳到一起所称的一类症状,猪苓汤我们讲能利水,利尿,然后我就在想会不会服用以后尿变得更多,小便次数也变得更多,*煌:“猪苓汤服用以后,是让小便变得顺畅,而不是尿频”。方中的阿胶是良好的止血药,所以一般见到血尿的时候使用。
尿失禁的患者还要注意自身的锻炼,在安静的时候,坐卧位均可,有自我意识地收缩肛门或者是会阴部的肌肉群。
19)鳖甲煎丸
对于脾肝肿大以及各种并发症有一定的疗效
20)防己*芪汤
治疗湿邪内停伴有气虚
风湿在表理应发汗而解,然而未用汗法而汗自出恶风者,是邪未解而表已虚,再发汗的话就会使卫阳更虚。
只不过越婢加术汤的条文里也有“续自汗出”,为什么就用了麻*+生姜来宣发水湿?而不畏卫阳更虚?
防己*芪汤加减治疗湿热带下
防己:
《本经》:辛平,利大小便
《本经集注》:辛苦平温,治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拘急
《长沙药解》:辛苦寒,泻经络之湿邪,逐脏腑之水气
中药学:辛苦寒,祛风湿,利水,治下焦湿热
1.汉防己,又叫粉防己,利水消肿之力强
2.木防己(马兜铃科,现已少用):祛风止痛力强
而《金匮》中木防己汤,主“膈间支饮”,方中用汉防己也是合适的
越婢加术汤:热证明显,非是虚症
麻*加术汤:身烦疼,寒证明显
防己*芪汤:气虚风湿
防己*芪汤使用必须有下肢浮肿的兼症方为适应症,如果不出现这一个症候,病因未必是湿邪内停为患。
21)十枣汤
治疗顽固性水肿
用量:甘遂,大戟,芫花各5g,大枣十枚
此方少有利尿之用,多为泻下以逐水
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多有食道静脉曲张,往往有薄弱之处破裂就会引起大量出血导致死亡,所以本方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当小口慢服,尽量避免出现呕吐的症状。
四逆汤类方的运用
1.验之于舌,或白苔而润,或无苔而燥(无苔而燥是理解为阴盛格阳于外吗?)
现代研究:
1.四逆汤能改善心血管功能
2.四逆汤能升高血压
3.四逆汤对体温有双向调节作用
真武汤的现代研究:
真武汤有强心作用
白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真武汤有明显的增强和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真武汤还能治疗眩晕以及美尼尔氏综合征
有人指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力衰竭属于痰饮范畴,可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治疗无力型体质者消化系统的疾病
四逆汤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心脏病有休克者,证见脉伏多汗者,加人参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真武汤加*连治疗泄泻痢疾,若是大便臭秽的食积或者是有脓血且里急后重的痢疾和实热泄泻,均不适宜用本方
吕仁和教授小验方治验
1.棱莪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三棱、莪术、牛膝
2.单味刘寄奴治疗脱发、斑秃(脱发轻者10~15g,严重者需要内服加上外用)
3.蝉钩方治疗咽痒,音哑:蝉衣、钩藤(各10g)
4.细辛敷脐治疗口疮(0.5~1g研磨成粉,和上米醋敷肚脐)
娄绍昆用方集锦
1.葛根汤治疗面瘫:当成痉病来治
2.朱老的仙桔汤:仙鹤草、桔梗、乌梅炭、白槿花、炒白术、广木香、生白芍、炒槟榔、甘草;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桔梗治胃?怎么理解?
木槿花:用于热毒之痢;能缓解下利之后重
3.心下有振水声与按之悸动应指这些腹症加上头晕就一定还提示着有水气上逆
4.舌苔白厚腻如果病人没有发热,就可以考虑使用平胃散,如果舌苔白厚腻又伴有发热,就考虑用三仁汤,如果还有口臭咽喉肿痛,就用甘露消毒丹;如果病人只是舌苔白厚腻,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没有发热(?),就可以使用藿香正气丸
5.治疗虹膜睫状体炎,可以用甘草泻心汤,还要加上赤小豆和一些活血化瘀的药,赤小豆用的时候要浸湿,使其萌发出一点小芽然后晒干。张简斋说:病人眼睛发红,红的地方不在结膜和角膜,在瞳仁的中间,与赤眼的斑鸠有点相似,所以说目赤如鸠眼。(赤豆当归散的条文里有写目赤如鸠眼)
张步桃治疗虹彩炎的经验:竹叶石膏汤合小柴胡汤+木贼草、茺蔚子、菊花、川芎
6.香连丸:可以木香、*连、吴茱萸同用,治疗突发性腹泻以及里急后重
7.泻心汤的舌苔应该偏*厚腻
8.当归芍药散:贫血而面色*白
9.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肝经湿热下注的急性睾丸炎
李克绍临证经验
1.胀满
1)湿热胀满:治疗湿热胀满常用的两个方子:枳实导滞丸、中满分消丸(清热、行气、利水、湿阻)
2)单纯的热胀:热胀也有不兼加有湿的,大便不黏不溏,脉必洪大有力,口干喜凉,当重用石膏泻胃火
3)虚胀:在胃肠功能虚弱的情况下出现的胀满的情况,如果胃肠本来就虚弱,就要慎用消导药,消导药会消耗胃气,所以先当补气健脾。服药伤了胃气,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极细极弱,虚不任按。另一种则是弦大鼓指,即脉管又硬又粗,这是服用了过量的破气宽胀药所导致的,脉按之虽有力,但是按之紧绷,一点柔和之气也没有,即脉无胃气。(也就是姚梅龄说的硬脉)
圣术煎:白术陈皮干姜肉桂
2.胃脘痛
焦树德:胃痛三合汤
良附丸合丹参饮合百合汤(四合汤再合失笑散)
高良姜制香附百合乌药丹参檀香砂仁
李老:胃脘疼痛除少数查不出原因者归于神经官能症之外,其余大多数则属于溃疡或者是炎症或者是溃疡合并炎症
1)涤痰止痛法
凡胃痛伴有口干,口粘或呕吐粘液等症状,就是胃中有痰浊,可以丹溪海蛤丸方(海蛤壳、栝楼仁),此外栝楼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不仅仅能治疗心绞痛,用来治疗痰饮痹阻的胃痛也都有很好的效果
2)消瘀止痛法
凡中医诊断为胃肠道有瘀滞的病人,西医多是十二指肠球部有溃疡存在,这些瘀滞物实际是炎症或溃疡渗出物的积存
若遇到胃脘疼痛,便秘嗳气食少,胃脘部怕风怕冷的症状,可用遇仙丹或大*附子汤
遇仙丹:牵牛子槟榔三棱莪术大*木香皂荚(景岳全书)
遇仙丹适用于瘀积而湿偏重的胃痛,要出现大便秘结、舌苔白腻的症状,案例中提到的一个患者一开始手足多汗,但是胃痛的症状出现之后就有明显的汗出减少,这是体内的湿被瘀阻的情况
李老使用大*附子汤的经验:
1.必须要其人不呕,因为如果出现呕,说明病机向上,不宜用下法
2.细辛用量宜重(6~9g)细辛与附子合用,使肠管活动起来,大*才能更好地起到泻下的作用。
3)活血止痛法
有瘀血的胃痛,多是针刺样疼痛,舌上常加瘀点,脉多呈涩象,常用失笑散
4)解热止痛法
临床特点:胃中灼热,舌赤脉数,时痛时止,痛时甚至全身冒汗,手足发凉
治疗胃热疼痛,当以栀子*连为主药,热极出现假寒症状时需加辛热走窜药反佐,如仓促散中以栀子配生姜。再比如说很多胃热疼痛的患者却出现了胃部怕风不喜冷饮的症状,这就说明在寒凉药中也应当加一些温热走窜之药。胃脘部怕风怕凉可以加白芷。
治疗胃热疼痛的几张名方:
1.清中汤:*连、山栀、陈皮、茯苓、半夏、草寇、甘草
2.清中蠲痹汤:*连、山栀、炮姜、川芎、橘红、香附、苍术、神曲
3.清热解郁汤:*连、山栀、枳壳、香附、川芎、陈皮、苍术、干姜、甘草
后两个方都是以越鞠丸为底方加减而来,而且方中均用了栀子与*连
李老讲:郁热胃痛一般用以上的方子能够迅速止痛,但是还有少数反复发作的,可能是因为郁热已解但胃中还有一些污浊未清除,可以用玄明粉(芒硝)下污浊
3.腹泻
从李士材的治泄九法中加以扩充:
1.渗利法
适应症:大便稀薄如水泻,小便短少,腹部胀满,无里急后重,无脓血便
这样的症状应当使用利小便的药物,使水从前阴走,从而使泄利停止
可以考虑使用车前子,其有利小便而实大便的效果,赵学敏的《串雅》中有一张方子叫“分水神丹”,即白术30g,车前子15g。除了车前子以外,萆薢也有利小便而实大便的作用
2.升提法
适应症:稀便中夹有气体,泻下泡沫,排便是能明显听到排便声响,脉搏可能见到浮脉,这就是中医所讲的飧泄,因为有气体的排出,所以中医把病因归属于风,治疗时就要用到治风的药物,比如麻*、防风、桂枝、荆芥、葛根等,风药都能鼓舞胃气上升,胃气升其他的症状就消失了
还可以考虑用藁本
李老:飧泄是外风引起的肠胃功能的失调,《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没有明显的风的症状或者是脉,只是大便溏夹有气体的,就只需要服用风药来升提胃气而不再需要发汗了
3.清凉法
适应症:热泻,泻下时觉得肛门灼热,粪门弹响连声,色*,酸臭难闻,小便短赤。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苦寒的药去折损其热气了,正如《经》云:热者清之。
适应方:*芩汤(*芩、白芍、甘草、大枣)
4.疏利法
适应症:肠道内有陈旧性未消化未排净的食物、瘀滞、粪块
大便下有黏着物质的,可能是痰泻,可以考虑使用二陈汤
还有伤食导致的腹泻,也可以用疏利法,比如用平胃散加神曲麦芽
有一种慢性久泻,平时疏利一般有效,但是就像水壶用久了里面有水垢一样,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用一些比较剧烈的药来清除这些顽固的“污垢”,这个时候对于患者病程的询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5.甘缓法(切记药物用量不可太大)
适应症:每天腹泻次数多,且一有便意就想要去厕所
证属脾虚下陷
《罗氏会约医镜》甘缓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升麻、陈皮、薏苡仁、芡实、木瓜、白蔻仁、砂仁、红枣(亦可加肉豆蔻、木香)
6.酸收法
适应症:腹泻时间久,频繁入厕,但粪便量不多,也无热痛酸臭的症状,此为久泻耗气,气虚不能固摄的缘故
这样地腹泻可以加入石榴皮,乌梅,五味子等酸涩的药物以止泻
《罗氏会约医镜》酸收丸:人参、山药、炒白术、炙甘草、高良姜、诃子肉、石榴皮、五味子
7.固涩法
与酸收法有些类似
酸收法:周身无力,频泻量少,正气耗散,则以酸味药为主药
固涩法:肛门下坠或者是证见有脱肛的症状,则当以固涩法
固涩就当用涩肠药:罂粟壳、赤石脂、枯矾、木贼、龙骨
8.健脾法
适应症:腹泻大便稀溏,身体疲倦懒惰,食欲不佳,腹部发满,脾胃虚弱
可以平胃散为主方,若有水饮可加利水之药,如胃苓汤
9.温肾法
适应症:大便溏泄,食少,全身倦怠乏力,是属四肢虚寒,如果再有四肢发凉,脉象也是沉细弱,或者是每日五更定时腹泻,则应当考虑命门之火不足,当以温肾法
益智仁温脾肾之阳止泻就是一味很好的药物
五更肾泻的关键不在于脾而在于肾,所以四神丸中五味子、补骨脂、吴茱萸等温肾的药要放在一起来用
但是了解了五更泻之后也应当注意,不管是不是在五更泻亦或是在起床之前的泄泻,只有出现了手足不温,大便稀溏,食少,畏寒,舌淡,脉迟等对应名门火衰的征象,才可以考虑为五更肾泻并以温阳之法
10.平肝法
“肝主筋膜之病。”
“在变动为握。”握就是痉挛的意思,所以凡是腹泻兼有痉挛性腹痛的,都可以根据症状来推测是否是属于肝性的腹痛
代表方:痛泄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治疗拘挛性腹泻,痛一阵泻一阵,脉弦
《罗氏会约医镜》
平肝补脾汤:白术、茯苓、沙参、白芍、当归、木瓜、肉桂、肉豆蔻、炙甘草
方中以白芍肉桂来平肝(肉桂为木中之木,木气旺,辛甘之味可辛香散结,温肝暖血)
4.便秘
李老将便秘根据病机的不同分为五类:
风秘、气秘、湿秘、热秘、冷秘
1)风秘
有风症也有便秘的伤阴
主方:《证治准绳》滋燥养荣汤:生地、熟地、白芍、*芩、秦艽、当归、防风、甘草
李老:本方本是治疗肤燥的方,但若是要用以治疗肠燥便秘,则应当加重方中生地熟地以及芍药的量
夜痒出现的原因:白天卫行于表不与阴相争,而夜晚则卫入于里与阴争而发作往来寒热而痒
2)气秘
气秘的患者的一大特点就是市场嗳气,是因为大便不畅导致的气机的不顺,气不从下降,就要从上出,这就是所说的气机的升降失常,往往会出现嗳气和脘腹胀满的情况,这样的情况虽然看起来患者嗳气这个气有一种从上走的趋势,但是实际上是当以降为升的,这个时候就应当用一些降气的药,比如说苏子、枳实(枳实枳壳在便秘的情况下最好生用)、厚朴等
方: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枳壳、青皮、陈皮、莪术、*连、*柏、香附、大*、牵牛子(腹满便秘用黑者,喘满膈塞用白者)
3)湿秘
湿秘是由于湿热或痰饮等阻滞气机下降而导致了大便无法顺利排出。湿秘的治疗就比单纯的气秘要复杂,要清利湿热,还要搜逐痰饮(半夏、茯苓、橘红、白芥子、姜汁、竹沥),最后还要降气顺气
方:导痰汤(半夏、南星、橘红、枳实、赤茯苓、炙甘草、生姜)
4)冷秘
冷秘多见于肾阳虚衰的老年人,需用温润通便药如肉苁蓉、巴戟天、当归、熟地等
方:半硫丸(半夏、硫磺)此二味研细后与生姜汁同熬,并和粉为丸
5)热秘
便秘伴有明显热证的表现
在泄热通便药中加入一些润肠药
方:《证治准绳》四顺清凉饮:当归、赤芍、大*、甘草
5.便血
大便下血可以见于多种疾病,如肠伤寒,血小板减少症,门静脉阻塞等
这里着重讨论的是胃肠道炎症或溃疡所导致的大便下血
中医对于大便下血,有肠风和脏毒之分:
肠风:血色清鲜,量不多,多沫,大便前鲜血先见,是风邪入肠胃中,脾气下陷,当以升散上行之药物如防风荆芥,因为所用的这些药多属于风药,所以才把这样的下血叫做肠风
脏毒:血色污浊黑暗,出血在大便后,出血量较多,下血时间较长,是大肠湿热瘀积,当清热燥湿,如芩连地榆等清热解毒燥湿的药
李老治疗脏毒和肠风的两张基本方:
1)治肠风方:荆芥、生地、甘草
2)治脏毒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
《慎斋遗书》:肠风下血不止,白芷乌梅煎服
补充:朱良春老先生关于莪术的运用:朱老以莪术加*芪治疗胃的器质性病变。
莪术:其辛苦气温,如肝经血分,破气中之血,化瘀通经,开胃化食,解毒止痛,用量可以根据症状加减7.5g/15g/20g,大剂量莪术可消积满。为什么要和*芪一起用,李老也有这样的用呀经验:莪术破血伤气而正以*芪补气而助莪术之用也
荸荠汁治疗大便下血
6.呕哕
能呕吐除东西的叫呕,呕不出东西的叫干呕,但是干呕有时候有时候也能呕出一些唾沫,这样多是胃中有痰,当温胃祛痰,如果连痰也呕不出来,就可以当做和哕逆一样一起治
1)干呕吐涎沫
两种痰:
若是水饮清稀,不黏不稠,以干姜温化
若满口黏丝,扯不断吐不出,以吴茱萸温降
李老以吴茱萸汤治疗顽固性呕吐
2)干呕、哕逆
干呕如果连涎沫也没有,就不用考虑温化水饮了,调气机就是关键了,有时候可能是胃的痉挛,所以有时候和治疗膈肌痉挛的哕逆相同,《金匮》的橘枳姜汤就可以考虑使用。
但还是哕逆和干呕有时候病机上又不尽相同,比如治疗寒呃就有专门的丁香柿蒂汤,还有《苏沈良方》中用陈皮、通草、干姜、桂心、炙草治疗寒呃
不过在治疗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敛降的药物和辛散的药物同用,譬如橘皮和生姜;柿蒂和丁香。除了这些,还有如赭石枇杷叶等降气的药也可以用,还有被称为治疗呃逆特效药的刀豆。
当然还有一些顽固的呃逆证有的从瘀血去辨证,有的从食积去辨证,总之辨证论治还是关键所在。
《经》云:病深者,其声哕,所以有时候病情加重的危险期也可能出现哕逆现象,所以还是当留心
3)蓄饮呕吐
呕吐的症状,如果胃脘部按之比较硬,或日渴,或头晕眼花,或心慌心跳(即痞、渴、眩、悸)出现以上的症状,大多都是蓄饮所导致的。
蓄饮所导致的呕吐的症状,一般是呕痰呕水,但是由于体内水饮的产生和积蓄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吐出一些痰水之后又要隔一段时间才会重新呕吐。
重点理解:痰饮呕吐,往往在将要呕的前几天,渴贪饮,饮不解渴,这是痰饮蓄积到一定程度要出现呕吐的先兆。这里就应该联想到《金匮》里呕吐哕下利篇: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这里的重点就是水饮蓄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呕吐出来,这也就是李盈师兄讲的五苓散证,渴,但是想喝水,喝到呕吐还是想喝水,者就是明显的水饮内停证。
呕吐之后觉得渴,是因为呕吐伤了津液,但是如果呕吐之后还是不觉得渴,就说明蓄积的水饮没有呕吐干净。
李老的经验:治疗水饮,小半夏加茯苓汤是一张很好用的方子,但是有一些比较顽固的水饮证,呕与渴反反复复,这个时候就必须加上能够促进胃吸收水饮的药物,比如白术才行,猪苓散就是这样的一张方子
7.反胃
又可以叫胃反,和蓄饮的呕吐的不一样就在于它是吐食物,而且不需要像水饮一样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吐出来,,可以朝食暮吐,而且反胃往往不会出现渴痞眩悸这四个症状,而且反胃呕吐有一个症状就是大便往往坚涩如羊矢,所以大便不通往往也是反胃的一个原因,在治疗的时候要考虑消除梗阻或者是润肠通便
1)消除梗阻
柿干连蒂,柿干有清热、润便、燥湿、化痰、收敛愈合面的作用
2)止呕与润便同用
比如《金匮》大半夏汤中半夏人参和白蜜同用
3)润肠通便
牛奶是动物药,可以治疗胃阴枯竭
胃反有点类似于西医所讲的胃下垂
8)噎膈
噎膈是食难下咽的意思:食不得入或者是食入之后又马上吐出
周慎斋把噎膈分为痰膈,血膈,气膈等
徐灵胎:膈乃胃脘干枯之症,百无一生。其实有点像现在所讲的食道癌
威灵仙不仅能用来化骨鲠,还能用来治疗噎膈
方:启膈散: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杵头糠、郁金、砂仁、荷叶蒂(药量不宜过大)
8.嘈杂
一般形容胃中像发酵一样,懊侬不宁,有似饥非饥,似痛非痛,难以名状之感
1)痰火嘈杂
嘈杂是由于平素饮食没有规律,伤了脾胃的冲和之气,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而变成痰饮留于胃脘所形成的,所以除了消痰清火之外健胃以恢复胃本身的功能也是一个关键
方:
生姜半夏汤是治疗痰火嘈杂的主方
《证治准绳》加味小陷胸汤:*连、半夏、栝楼实、枳实、栀子
《万病回春》加味三*丸:苍术、香附、*连、*芩、*柏
三圣丸:白术、*连、橘红
2)血少嘈杂
这种嘈杂一般白天不嘈杂,每到夜晚才开始嘈杂起来,常常伴随有心慌心跳,血少也就是阴虚的意思,血嘈实际上是由于胃阴虚形成的嘈杂
猪红是很好的补阴的药物,治疗血嘈的时候应当以补血养阴药为主,而且生熟地白芍麦冬等养阴药,本身就具有退热的作用
9.泛酸
泛酸其实包括了吞酸和吐酸:
吞酸:酸水上冲咽喉,还没有来得及吐出就又咽下去叫吞酸
吐酸:酸水直接从口中吐出
吞酸吐酸其实都是由于胃酸过多所导致的,所以这里合称为泛酸
《内经》:诸呕吐酸,皆属于火。确实很多吐酸有刺心灼热感的都属于火,但也有很多患者大吐无声,畏寒且大便溏薄的,不是火而是寒,所以泛酸的寒热还当辨证而取之。
1)火性泛酸
方:左金丸
很多泛酸都是慢性胃病,所以当坚持服药,李老的经验是左金丸少量久服,每次3g,每日2~3次
《寿世保元》茱连丸:苍术、陈皮、半夏、茯苓、*连、吴茱萸等量
因为此方于左金丸增了二陈汤和苓术,所以祛痰湿的力量要大一些,但是由于*连的量少,所以适用于胃中郁热不太重
2)虚寒泛酸
《寿世保元》吴茱萸丸:苍术、吴茱萸、肉桂、陈皮、炒麦芽、炒神曲
用吴茱萸治疗胃寒泛酸,只是一个启发性的例子,临床上不当拘泥于此方,常法为制酸药(譬如煅瓦楞、煅牡蛎、乌贼骨等)与温热药同用,如理中汤加*连。平时的食物里核桃仁、花生仁、萝卜都有制酸的作用
10.痞硬
正常人吃完饭后虽然胀,但是腹部摸起来应该是柔软的,但是如果按上去有硬的感觉而且患者感觉有痛闷感,就可以称作是胃脘痞硬。从中医角度来分,一般有水饮、湿热、胃虚、胃寒的区分。
1)水饮结聚的痞硬
常舌胖大,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小便不利,有时舌上会出现白沙苔
方:枳术汤。张元素将本方中术的用量倍于枳实,李东垣把枳术丸加味及是枳实消痞丸。其实《儒门事亲》里也有枳术丸一方,由于丸是由荷叶包裹的,所以后世在方中增了荷叶,说荷叶有升胃气的作用,荷叶的这个作用其实在清震汤里也有体现。
2)湿热结聚的痞硬
湿热的痞硬,看舌头一般苔都*厚,多伴有食欲不振,或有呕吐的症状,或兼有肠鸣腹泻。治疗时就可以考虑用*连配伍干姜,一温一清,辛开苦降,譬如*连泻心汤
11.食欲不振
1)消导
消导就是消除和疏导的意思,适用于吃得太多或者是饱食后不注意休息导致饮食停留于胃中出现的一些胀满嗳气的症状,像这样的情况,伤肉者可用山楂,伤于面食或豆类的用莱菔子、神曲、谷芽、麦芽,伤于蛋类用陈皮,伤于酒者用葛根或者是枳棋子。
这里要强调的是,消导的目的,是消除胃中陈旧的食物,而不是像健脾药那样强化胃的功能,所以对于经常伤食的病人,消导药还当配伍健脾的药。比如尤在泾所讲的:饮食无停留在胃脘,可以用消导药治疗,但是要使这些药物发挥消导的作用,还要依靠胃气运行药力。一昧的消导还有损伤胃气之弊。
2)健脾
异功散、参苓白术散、资生丸都是常用的健脾的方
3)补火
补火以生土,《本事方》里就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人不愿进食,服用健脾药也不见效果,后来给予二神丸很快就好了,二神丸里的补骨脂和肉豆蔻两味药就有温补命门之用
4)养肝
肝气太旺或者是肝火太盛的人,常常会出现胸胁满闷以及胃中泛酸等症状,木克土或者是木不疏土都会出现消化上的问题
方:消谷丸:神曲、干姜、乌梅
李老治疗气血血滞所致迁延性肝炎的经验方:木瓜、三棱、莪术、生麦芽、生扁豆、刺蒺藜、生*芪、乌梅、甘草
疏肝必先养肝
关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肝硬化出现腹水,大多数都是本虚标实的症状,若用十枣汤等攻劫之方药,嫌有虚虚之痹。故后期用药还当求平和,当温养疏导同用。李老的经验,治疗肝硬化腹水,养肝不用峻补而用酸温,疏肝不用柴胡而用麦芽,化瘀不用桃红而用山楂,和胃健脾用白扁豆玉竹而不用苍白术。
12.失眠
《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脏腑,则卫气独卫其外,卫其外则阳气瞋,瞋则阴气益少,阳乔满,是以阳盛,故目不得瞑。*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齐,阴阳以通,其卧立至。
这一段话可能是中医对于失眠证病理及治则的最早论述。所以后世讲营卫不和则卧不安,有用半夏引阳入阴来治疗失眠。
1)治热
2)治心
《灵枢·营卫生会》: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
此主症在心,病因在脾,养心汤归脾汤等都可以随证选用
3)治肝
酸枣仁汤就适用于肝不藏魂的虚烦证,这个虚烦的虚,一个是指无痰饮宿食,另一个就是指五内枯燥,荣少血虚。
《冷庐医话》里有个案例,就是用半夏与夏枯草同用治疗失眠,很多人作注,说半夏得至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所以二者合用有阴阳配合之妙。包括我自己最开始学习半夏的时候,讲的是“半夏得至阴而生”之类的,现在看来其实就是夏枯草辛寒散肝火之结,而半夏辛燥行气化痰液使结散气行的缘故了。
其实如果有痰火的失眠,见到舌红苔腻,也可以考虑温胆汤加减,没有明显的痰的症状的话,用桑叶栀子丹皮等清泻少阳也可
13.遗精
何梦瑶:“以涩治脱,未止,不如泻心;泻心不止,不如升阳。”又言:“生阳最妙,肾气独沉宜升,脾湿下溜者宜升,肝郁者宜升,不止一途也。”
李老的经验则是:固涩不愈,宜通精窍;泻心不愈,宜泻相火;升阳不愈,宜敛浮阳。
有梦而遗,可以根据症状考虑龙胆泻肝汤一类方,肝经湿热,阴气由于湿热刺激而相火妄动,肝魂不安而作,其梦也是交合一类,与劳累之梦杂乱无章是有区别的。如果没有梦而遗精,即用封髓丹加减治之即可。
焙干的刺猬皮是治疗遗精的特效药
14.低血压
病理性的低血压,多因营养不良或久耗性疾患所引起,一般都有原发病病史和症状。按辨证来讲,可以归到气血不足的虚症范围内,可以采取温补升提等手法。李老治疗低血压,往往在方中加人参五味子,是从生脉散的“生脉”二字所得,五味子明明是一味酸敛的强壮药,酸收之性为什么能够升压呢?《用药心法》这样说:“收肺气,补不足,升也。”这也就提醒我们对待一味药,不要单单从气味上去看,从作用上是补是削也是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