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淫羊藿 [复制链接]

1#

辛、甘,温。归肝、肾经。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有助于虚劳者安神的药

有个老病号睡眠不好,老爷爷给他开几付药,他就可以睡好觉了。

病人奇怪地问,大夫,为什么我这身体不去劳动干活,晚上有精神的话,没办法睡好觉,可去劳动干活,干过度了,特别累也没办法睡沉。

老爷爷笑笑说,人体勤劳于形,则血脉流通,阴阳能够迅速交合,如果缺乏劳动,气脉就会阻壅,所以晚上比较难睡觉,可是劳动过度,导致精血内耗太厉害,这样阳不入阴,阴不足以承载阳,也会精神虚亢,难以入眠。

这次这病人又因为劳累过度,虽然疲倦乏力,却睡觉不沉,小指月看他舌淡苔白,脉濡弱,便知是脾虚,给他开了归脾汤。

老爷爷说,单用归脾汤还不够,加进淫羊藿、仙鹤草,效果最好。

小指月问,为什么呢?

老爷爷说,这可是用药的一个心得,以前我游医到福建地区时,当地民间有个习俗,凡遇到劳累过度,体倦乏力,身体难以恢复,连睡觉都睡不沉时,这时当地人们自动会去购买克左右的淫羊藿,有时也配上仙鹤草跟大枣,煎汤来调酒服用,很快能够益力气,助睡眠。他们认为,淫羊藿配仙鹤草、大枣能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心悸,头晕眼花,精神萎靡诸症。所以在治疗一些顽固失眠病人里头,只要是因为劳累过度,导致难以入睡的,我们可以在相应汤方中加淫羊藿、仙鹤草,便有助于气力恢复,睡眠深沉。

果然病人服了几剂汤药后,很快体力就恢复,睡眠质量增加。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许英章经验淫羊藿安神定志治失眠淫羊藿是温肾壮阳药,然却有安神定志之效。曾治林某,男,45岁。长期失眠达10年之久,中西药治疗鲜效。消瘦,少华,气怯,头昏,神情紧张,腿软阳萎。服归脾汤半个月后,气色略改善,但仍失眠,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于原方中加淫羊藿15g,连服7天,睡眠改善,夜间能入睡4~5小时。继续服药半个月,夜睡可达5~6小时,但性功能无好转。凡治顽固性失眠,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淫羊藿15~30g,效果理想。

手脚屈伸不利与淫羊藿

《日华子本草》记载,淫羊藿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主筋骨拘急,四肢不利。

有一个中风的老人家,后期恢复,老是不理想,经常觉得手脚活动不利索,皮肤也麻木,时而会觉得有风在游走往来,疼痛不已。

老爷爷说,此元阳亏虚,所以正气内缩,邪气乘虚而穿进身体,此时唯有壮阳气,通血痹,祛风疾,方有望得治愈。

于是老爷爷建议他搞一个淫羊藿酒,来冲服淫羊藿散,这样淫羊藿能够补肾壮阳,肾阳起来后,借助酒力,又可以驱逐风湿,恢复关节屈伸不利筋骨拘急的病症。

老人家说,大夫,我不敢喝酒了,以前中风就是喝酒引起的。

老爷爷说,以前你是经常喝醉,现在喝的是药酒,而且要喝到身体微微发热,不醉为度,这样风气湿气寒气冷气,就会随着毛孔排泄出去。

病人服用药酒,配合药散,半个多月,皮肤风邪走动,疼痛之感消失,再服用两个月时,关节灵活多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1、治偏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淫羊藿一斤,细锉,以生绢袋盛,于不津器中,用无灰酒二斗浸之,以厚纸重重密封,不得通气,春夏三日,秋冬五日。每日随性暖饮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圣惠方》淫羊藿酒)

2、治风走注疼痛,来往不定:淫羊藿一两,威灵仙一两,川芎一两,桂心一两,苍耳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淫羊藿散)

淫羊藿拾珍

《日华子本草》记载,淫羊藿能治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老人昏瞀,中年健忘。

指月按:不孕不育有多方面原因,如果精子活动力不强,可加蜈蚣,数目不够,可加淫羊藿。中医认为淫羊藿补肾壮阳,阳生阴长,阳气足够,精子数目就会不断增加,活力也会增强。为什么叫它淫羊藿呢?原因是在四川西北部,村民有很多牧羊的,都知道羊吃了一种草后,一日交尾上百遍,繁殖能力特别强,所以人们就把这种类似豆叶的藿草称之为淫羊藿。而现代药理研究,确实证明它能够使精液分泌增多。按中医说法,肾精充足,那么人就能抗衰老,所以中年健忘,老人昏瞀都能得到减轻。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牛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鸡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王不留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月季花、凌霄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土鳖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马钱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自然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骨碎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血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儿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刘寄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三棱、莪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水蛭、虻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斑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半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南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芥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皂荚、皂角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旋覆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猫爪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贝母、浙贝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竹茹(竹沥、天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前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桔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胖大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藻、昆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药子(*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蛤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浮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瓦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礞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苦杏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百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款冬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枇杷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白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葶苈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矮地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罗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满山红、胡颓子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朱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磁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龙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琥珀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酸枣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柏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灵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缬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首乌藤(夜交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欢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远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决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珍珠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牡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贝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代赭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刺蒺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罗布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铁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羚羊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珍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钩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全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蜈蚣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僵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麝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冰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合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菖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人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西洋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太子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芪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山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扁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甘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枣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刺五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绞股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红景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沙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饴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蜂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河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