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出自《唐本草》,(或言《药性论》),是时郁金用途有二,一为染料,一为药用。
味辛苦,药性寒热,古有纷争,以寒为多。论其温者,一持《药性论》疗冷气,然此乃孤证;二持其性辛散主上,然辛散何以不能寒?
《证类本草》载“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泄血破瘀,凉血止血,为其正功,疗诸血证。又疗胸腹疼痛。《药性论》言其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又作马药治疗胀痛(故又名马蒁)后世以活血行气解释,推至胸、胃、腹血气诸痛,妇科亦为常用。《医宗金鉴》创颠倒木金散,“属气郁痛者,以倍木香君之;属血郁痛者,以倍郁金君之。”
有趣的是,郁金治疗痛证,多与醋调,或“温醋摩服之”(《药性论》),或“醋浆水三盏同兼”(《密宝方》),或用醋糊丸(《奇效方》),或用“米醋一呷调灌”(《袖珍方》)。
郁金入心,张洁古谓凉心,白金丸治癫狂失心,或云去恶血(《求真》、《逢源》),或云化痰利气,破结开郁(《汤头》),或云解郁(《医方考》、《医方论》),但皆非清心之用。《经验后方》载郁金、藜芦治疗风痰,或可参考。清代温病学,清心开郁盛行其道,菖蒲郁金汤治痰蒙热闭神昏。
郁金并非郁金香,郁金香唐朝时亦非现今郁金香。
郁金有个好名字,故丹溪翁以其解郁,“因轻扬之性,古人用以治郁遏不能散者,恐命名于此始”,妇人多郁,明清以来女科尤喜用之。朱丹溪引用《周礼》文,“郁鬯”之“郁”指的是带有香味的植物,可郁金偏偏不香。(《衍义》:“郁金不香”,吴鞠通论牛*丸言郁金草之香,也是要打脸的,真说要香,蓬莪术倒是香的。)这点上陈修园是个明白人,“时医徇名有二误∶一曰生脉散,因其有生脉二字,每用之以救脉脱,入咽少顷,脉未生而人已死矣。一曰郁金,因其命名为郁,往往取治于气郁之症,数服之后,郁末解,而血脱立至矣。医道不明,到处皆然,而江、浙、闽、粤尤其甚者。”“当碎其碑,污其面”,陈先生骂起人来,也是够狠的。
中医的药植,一直是个大坑。郁金、姜*、莪术,傻傻分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明清以前郁金用的是四川地区的姜*的根茎,明清时期,或是用于染料过多,远不敷药用,或是长期战乱,蜀道不通,逐渐将温郁金、广西莪术及蓬莪术的块根一并作郁金使用。(提一下川郁金即是温郁金,产自浙江,广郁金产自四川。名与产地不符。)药物的功效随之药植的变化而改变,也是常有的事。有兴趣可以查查柴胡、银柴胡的流变,以及柴胡前胡的关系。
郁金利胆退*,疗肝胆湿热之*疸、胆石症,又是近代药理的成果了。
宋代方书,伤寒热证惊狂,风热眼痛、耳痛、口舌疮、咽喉肿痛及痈疽疮疡之症,多有用郁金,与今之功效相差较大,亦可参看。
丁香莫与郁金见,这是明代的文献,最新《药典》也已不做配伍禁忌,这里就不讨论了。
水木: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识别,回复“历史”,读旧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