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携带者可能毫无察觉,仅在偶然的体检中被发现,而有些患者则会感到疲倦乏力,肌肉酸痛,全身不适,甚至出现心悸、尿黄如茶、胁肋胀痛、恶心呕吐及情绪烦躁等症状。
中医临床诊察时,常可见到左关脉弦硬而细弱,六脉细数,或偶见迟缓而虚大。
采用龙胆草、木通等药材组成的方剂,疗效显著,经临床验证,多数患者能够实现病毒转阴或症状明显改善,适用于各种类型及不同阶段的肝炎治疗,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对于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患者同样适用。
龙胆草木通黄芩栀子车前子泽泻柴胡生地黄当归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症状较轻者,连续服用月余即可感受到病情的缓解。
加减:
若伴有心悸、气短,可加入西洋参、黄芪以益气养心;
若见目黄口苦,可增入栀子、柴胡、黄芩以清热利胆;
若食欲不振,或服药后出现恶心、胃部不适,可加入砂仁、白豆蔻、苍术以和胃降逆;
若失眠多梦,可加入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以安神助眠;
若出现水肿,可加入泽泻、白术、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若肝脾肿大,可加入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消痞散结;
若见口唇紫绀,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可加入丹参、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
若鼻衄出血,可加入侧柏叶、仙鹤草、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若转氨酶升高,可加入五味子以保肝降酶;
若血脂偏高,可加入山楂、决明子、荷叶以降脂化浊;
若伴有胆结石,可加入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以化石排石。
方解:肝炎病毒侵袭,湿热蕴结肝胆,以致目黄口苦,身黄尿黄,脉弦滑数。中医病机为肝胆湿热,郁而化火。方中以龙胆草、木通清热利湿解毒为君,黄芩、栀子苦寒泻火为臣,车前子、泽泻利尿通淋,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柴胡疏肝解郁,引药入肝胆经,生地黄、当归养血柔肝,以防苦寒伤阴;甘草调和诸药,兼能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疏肝解郁养血之效,既清肝胆之火,又解湿热之毒,久服病毒得以清除,肝脏得以恢复。
附:部分肝炎患者,体质壮实,虽无明显症状,但面部痤疮频发,此乃湿热毒邪蕴结肝胆,上蒸于面所致,采用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解毒之法,往往能取得显著疗效。#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