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治肝硬化老中医强调这3点 [复制链接]

1#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加重后导致,治疗上非常困难的,而中医药对于这类慢性疾病方面有独特优势。肝硬化属于虚实夹杂的病症,结合自身临症经验,总结出中医治疗中的3个要点,详看下文:肝硬化的治疗,分为清除余邪、扶正补虚和调整气血等方法。01清湿热适用于受湿热困阻脾胃,或肝郁气结导致的肝硬化,常有腹胀腹痛,黄疸,蜘蛛痣出血点,多伴有肝功能异常,或胆红素增高。邪气正虚,湿热蕴毒多和血分,当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健脾益气为辅。若伴有肝肾阴虚之候,尚需滋补肝肾;伴脾肾阳虚,侧宜酌加温补脾肾之品;血瘀明显,侧活血化瘀。常用药物有茵陈、龙胆草、栀子、金钱草、板蓝根、蒲公英、牡丹皮、白茅根、小蓟、败酱草、鱼腥草、寒水石、茜草、白芍等。02扶正补虚(1)滋补肝肾:湿热久积,肝阴损伤,或出现肝郁脾虚,或是人体肾水不足,湿热之邪易于乘虚入于下焦,劫伤肾阴,可导致肝肾阴虚、阴虚血热和心肾不交诸候。常见症状有劳侧侧痛、心烦口干、多梦失眠、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腰背酸楚,身上可见肝掌、蜘蛛痣。治疗上,要以清湿热为主,兼补肝肾,使邪热不易侵犯下焦,。肝肾阴虚,血行不畅,适当加以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助于改善肝功能。(2)补气健脾养血:肝硬化患者长时间受病毒折磨,久之,侧患者的气血不足。因此,常见患者出现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面白少华、消瘦贫血、皮肤干燥、浮肿、饮少胃呆、舌淡脉弱,血小板和减少等症状。治疗可以用健脾补血之法,主要成分有生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黄、阿胶、紫河子、女贞子、何首乌等。阴虚严重者,加鳖甲。生黄芪是补益气血之主药,其有补气健脾和直接补气血的作用,脾运健旺气血得充,能恢复脏腑正常运行,祛瘀生新,利水消肿。03疏肝健脾,调理气血慢性肝病的患者多有肝气郁滞、气血不畅之候。因此,疏散郁结、调和气血在治疗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肝硬化伴有肝脾肿大、腹壁青筋暴露、腹水、舌质瘀暗等气滞血瘀脉络阻塞之象者,以软坚化瘀为治疗原侧,常用红花、鳖甲、牡蛎、三棱、莪术、穿山甲、马鞭草等。兼疏肝行气之品,可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并有一定软肝脾的作用。因本病虽有气滞、血瘀,但又常见气虚或气血两虚症状,出现腹水时更为明显,气虚侧脉道瘀滞,故常配合党参、当归、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阿胶、白芍等补药治疗。因湿热缠绵、饮食劳倦或肝气横逆,郁而化火皆使脾胃损伤,出现肝热伤脾或肝胃不和等症候,如胸闷胀满、两侧胀痛、食欲不振、饮食不消、恶心嗳气、善怒郁闷、腹胀泄泻诸症。常言“气顺火自降,治火先治气”,顺气才能清火泄热,用疏肝理气,配合祛湿健胃,可以行气消胀,并有助于恢复肝功能。祛湿健胃药,多用藿香、佩兰、厚朴、白蔻仁、砂仁、茯苓、苍术、焦山楂;疏肝理气,多用陈皮、香附、郁金、大腹皮、香橼、乌药等。案例:李思想,男,41岁,公务员。年,由于腹胀不舒、肝区疼痛、食欲不佳、疲劳乏力等,去医院检查症断为“慢性肝炎”。一直在吃西药控制,可一年后患者便出现了恶心、饮差、明显消瘦、乏力、尿色如茶、大便泄泻、黄疸、皮肤瘀斑较多复查得知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在熟人的介绍下,找到我治疗。面症时,我看他疲乏无力,舌苔薄白,脉弦滑。经过辨症属肝肾不足,气滞血瘀,湿热余邪未尽。治以育阴软坚,活血化瘀。经过综合调治后,黄疸消退,出血倾向有所好转,食欲增加,肝功能正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